每日雜誌‧人物誌|金價浮沉如人生輪轉 江家父女守業知足常樂
發佈時間:08:00 2025-10-30 HKT
黃金價格過去半年爆升,收金店外輪候買賣黃金的長龍,成了一道城市風景。江延林是油麻地一間收金店的東主,過去40年他經歷數次金價起跌,其長女江敏琪及2名兒子現時加入協助。過去2星期,飾金回收價曾達每両4萬元高位,有人大手放售金飾獲利300多萬元,店舖亦創下單日交易量新高。作為少當家,江敏琪希望把握升市,結合姊弟力量拓展業務,推動行業現代化。市道難測,金價升跌亦如人生際遇輪轉,面對每天的未知數,他們知足常樂,希望於幻變中平穩安度。


黃金價格近日大幅回落,但今年內累升逾60%,第一波升浪始於4月。當時飾金價格每両3萬元,有市民放售於1970年代買入的黃金,獲利37倍,掀起賣金潮。江延林的收金店位於廟街,平日朝9晚6開業,星期六營業半天。過去半年,早上8時半便有市民來排隊等候,日間店外出現長龍,場面壯觀。
金價飆升創店舖單日交易新高
9月中起,黃金價格再次飆升,本月中更創出每両4萬元的歷史高位。江延林的長女江敏琪說,過去2星期店舖創下單日完成600宗交易、收到30公斤黃金的紀錄,更曾耗盡現金,需簽發支票付款。她稱,交收金額由20萬至逾100萬元,除嫁妝金器、黃金生肖擺設及金幣,也有人放售精工雕製金香爐、1比1比例的黃金足球。至於最大交易,是有市民由元朗帶來80両金飾放售,最終以300多萬元成交。
過去1星期,金價從高位下滑,但買賣仍然熾熱。她指,不少人盼趕及升浪的「尾班車」套現,亦有人看好後市趁低吸納,購買俗稱「肚臍餅」的各款金粒作投資。她留意到金價越高,客人越多,「賣金及買金客人的比例,大約7比3。」


「90後」的江敏琪負責收金店的行政及對外工作,二弟江建民主力銷售、三弟江國民則在前台收金、驗金及後勤熔金和自製金粒的工作。江延林自言喜歡跟客人打交道,每日與江國民並肩作戰,在前台買賣黃金,江妻則如「大內總管」,長駐店內支援。
置身金市狂升的大時代,江敏琪說有喜有憂。喜的是金價高升,生意暢旺,希望有利可圖;憂的是金價起伏,或導致虧蝕。近日,江家日做15小時,每天接近凌晨零時才下班,「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期間敏琪的丈夫及2名弟婦亦須於下班後前來協助,在全家總動員下,才勉強完成工作。近月銀價亦上升,他們也有售賣銀條,生意忙上加忙。
直言收金非穩賺不賠生意
江敏琪指,晚上7時完成最後一名客人的交易後,便開展「下半場」工作,核對貨額及收金量,確保無誤,並把金飾按成色分類。其店除把收購得來的黃金交金舖,亦將飾金交工場熔為純金,製成不同重量的金粒及金條發售。她稱,切割純金及熔金的工序繁複,每晚要為各款貨品準備100枚貨量,應付翌日的銷售,忙個不停。

金價是每日早上開市才揭盅,故收市後便要迎接翌日的未知數,她指最擔心星期一開市時跌價,「星期日休業時都會忐忑不安。」她解釋,若高價收購後,遇到金價下跌,便要承受虧蝕差價的風險,故收金並非穩賺不賠的生意。她舉例,當金價高升導致黃金短缺,為維持信譽,他們亦要出高價收金,以履行供貨承諾。
現年60多歲的江延林,於1981年入行成為打金師傅,至2001年廟街有收金店的東主退休,由他接手經營至今。黃金是動盪時局的投資首選,40多年來,他共經歷5次金價升浪。首個升浪發生於1983年,當時石油降格下降及利息高企,觸發金價波動,「當年我剛入行不久,做不停手。」
2002年受惠內地旅客來港購買金飾,令高價上揚,當時他見證飾金價格由每両2000多元升至3000多元。2013年黃金價格下跌,掀起市面買金潮、2016年英國脫歐下金價上升,之後是今年的大升市。他笑言,「個人對升市早已沒有感覺,現時希望子女經歷一下。」

坐鎮前台揭發騙徒詭計
江延林對驗證黃金一絲不苟,每日坐鎮前台,檢驗黃金的成色。他指,每當金價上升,假金黨便出現,「趁你最忙碌時出手,企圖渾水摸魚。」經驗老到的他過去多次揭發騙徒詭計,惟忙中亦曾被騙,「數量不多,都是1至2両的可接受範圍。」江敏琪亦指,早前曾有騙徒以印刷質素差劣的假銀紙來買金,但被爸爸及弟弟當場揭發。
黃金過去總被認為帶點老氣,惟半年來的升浪中,江敏琪喜見多了年輕人買賣黃金,相信已吸納新客群,長遠大有可為。她相信,購買黃金始終是投資的不二之選,「淡市時亦有交投」,現時三姊弟經營收金店的社交媒體,又開設買賣黃金的「吹水群」,提供即時「報價」資訊,盼推動行業現代化。對子女加入接棒,江延林感到安慰,亦希望他們多吸取經驗。
電視肥皂劇中的家族事業,成員間總是勾心鬥角,互挖陷阱。江氏一家則總動員互相「補位」,應付每天的未知數。近日金價下跌,他們形容心情如坐「過山車」,金價起跌難測但總有循環,亦如人生際遇輪轉,作為收金店負責人,江氏父女深有體會,「每秒都不同,上一秒是賺,下一秒可能是蝕。」他們希望把握難得的升市,從中獲利,為淡市做好準備,但自言知足常樂,希望於幻變中平穩安度。

幼年三弟10両金鏈丟垃圾桶 父親笑言「最奢侈玩具」
江敏琪與2名弟弟同屬「90後」,彼此年齡相近,關係融洽。她憶述,三弟於幼嬰時期曾拿金鏈當玩具,但把玩後卻當作垃圾丟棄。其後江爸爸在垃圾桶尋回該條10両重金鏈,被形容是「最奢侈的玩具」,亦成了一家人的快樂回憶。
她憶述,就讀小學時,媽媽每天放學後會接她和弟弟,前去爸爸工作的打金工場。她說,當時會在那裏做功課及溫習,工場就像半個家,「常常見到爸爸熔金及打造金飾。」長大後,她才知道打金工場及收金店的工作「困身」,但回想當年每逢星期日,父母總會帶三姊弟到酒樓「飲茶」,然後到公園或商場內的室內遊樂場遊玩,從不缺少關愛。
長期與黃金接觸,她笑稱三弟江國民曾鬧出丟棄金鏈的趣事,當時三弟仍處於幼嬰時期,有天拿了10両重的金鏈當玩具把玩,父母其後發現金鏈不知所終,最終江爸爸從垃圾桶尋回。
江敏琪稱,事後懷疑三弟把金鏈後當垃圾丟棄,以當時飾金價格每両3000元計算,該金鏈價值便達3萬元,笑言是「最奢侈的玩具」。她指,父母因弟弟年幼未有責罰,之後亦小心看管金飾,家人至今仍不時提起弄丟金鏈事件,緬懷一番。
記者:關英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