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轉送深切治療部後不治 ICU護士急救前發現:嗰氧氣樽無開

更新時間:14:14 2025-10-22 HKT
發佈時間:14:14 2025-10-22 HKT

79歲老翁前年在明愛醫院留醫時,出現腹疼及血含氧量下降,被轉移到深切治療部期間,疑院方沒有打開老翁的氧氣瓶氣閥,老翁終在同日證實不治身亡。死因庭今展開第3日死因研訊,時任深切治療部護士透露,死者抵達病房時「有嗰氧氣樽係床尾」,惟其血含氧量不斷下跌,檢查氧氣瓶度數時,驚見「嗰大掣係紅色,即係無開氧氣」。明愛醫院副顧問醫生指,院方在事發後已為醫護重新訓練及講座,內容包括正確使用氧氣瓶的方法等,惟講座並非強制性參與,僅「強烈建議」醫護參加。審訊明續。

ICU護士接收死者時發現氧氣樽未被扭開

明愛醫院時任深切治療部護士孫慧婷憶述,前年11月28日早上10時許,獲資深護士告知死者準備由眼科病房轉到深切治療部,「有提到佢用緊氧氣」,故在死者到達前準備了呼吸機等儀器。死者大約11時15分抵達,死者躺在病床上由3名醫護推入病房,孫目睹「有嗰氧氣樽係床尾」,氧氣瓶由喉管接駁至死者的鼻。

孫供稱,接收死者後已即時檢查維生指數及血含氧量,發現死者的血含氧量跌至70幾,故「我就望下佢聞緊幾多氧氣」,目睹氧氣瓶的度數已調較至9度。孫隨後取起氧氣瓶以進行「過床」時,突然「見到(氧氣瓶)嗰大掣係紅色,即係無開氧氣」,故即時叫道「嗰氧氣無開」。隨後,孫便立刻扭開氧氣瓶的開關,氧氣瓶隨即由紅色關上的標示,轉為綠色開啟的標示。

病人服務助理鄭素娥當日轉移死者往ICU期間,聞得醫生曾吩咐護士長加大氧氣。汪旭峰攝
病人服務助理鄭素娥當日轉移死者往ICU期間,聞得醫生曾吩咐護士長加大氧氣。汪旭峰攝
明愛醫院副顧問醫生、質素及安全部門代理主任楊業勤指,事後院方已為醫護提供有關氧氣樽使用的訓練和講座,但屬非強制參與。汪旭峰攝
明愛醫院副顧問醫生、質素及安全部門代理主任楊業勤指,事後院方已為醫護提供有關氧氣樽使用的訓練和講座,但屬非強制參與。汪旭峰攝
死者家屬。汪旭峰攝
死者家屬。汪旭峰攝
死者家屬。汪旭峰攝
死者家屬。汪旭峰攝

孫續指,梁正璋醫生在死者「過床」成功後,進入病房檢查死者的心電圖等,惟發現死者的心跳緩慢,亦出現心室顫動的情況,須即時進行急救。孫透露,當時為死者進行了心外壓急救,亦用電擊及強心針繼續搶救死者,期間醫生嘗試為死者插喉,惟死者的口腔湧出棕色污垢物,孫直言「有嗅味」。當醫生抽走污垢物後,成功為死者插喉,急救維時約30分鐘,期間死者一直沒有心跳及脈搏,醫生終在約11時49分宣告死者不治身亡。

病人服務助理聞悉醫生吩咐護士長加大氧氣

曾協助將死者由眼科病房轉送至深切治療部的時任病人服務助理鄭素娥透露,當日早上突然獲指示要協助推送死者的病床,搭升降機落深切治療病房。在乘搭升降機時,鄭聽見一同轉移死者的譚宇平醫生指,「病人情況轉差」,並吩咐陳少媚護士長加大氧氣,雖然自己未能目睹陳是否按指示行事,惟「相信佢應該會照做」。當死者抵達深切治療部時,「我聽到有把聲話,氧氣樽嗰掣無開」,並見醫護即時處理死者的情況,其後自己便離開了現場,在約12時許接獲指示取回氧氣瓶。

鄭直言,院方在事發後已有明確指引,指病人服務助理不能操作氧氣瓶,要護士才能接駁喉管及調較氧氣瓶,病人服務助理僅負責搬運氧氣瓶,例如從放置氧氣瓶的架子取出氧氣瓶等。死因裁判官周至偉關注,病人服務助理在取出氧氣瓶時,會否先留意氧氣容量後才搬運。鄭回應「無」,解釋自己知道顯示容量的標示亮起綠色時,代表能安全使用氧氣,亮起黃色或紅色標示時,則代表氧氣越來越少。鄭被問及,是否得知亮起什麼顏色的標示,才能使用該氧氣瓶時,則回應「憑經驗」。

明愛醫院事後為醫護提供使用氧氣瓶訓練及講座

明愛醫院副顧問醫生、質素及安全部門代理主任楊業勤引述醫院改善建議報告,院方在事發後已對醫生及護士進行訓練及講座,內容包括正確使用氧氣瓶的方法、及運送重症病人時的注意事項,其後亦將相關內容上載至醫院網頁,令醫護不時能重新觀看。楊直言,醫護並非強制性參與講座,僅「強烈建議」醫護參加。

死者陳全福終年79歲,生前為退休人士,沒有長期病患,私家醫生在2023年5月診斷死者患柏金遜,遂轉介死者到瑪嘉烈醫院治療。死者在瑪嘉烈醫院留院1週後,發現死者右眼白內障,遂將死者排期在同年9月到明愛醫院進行手術。死者同年9月入院時被發現高血壓,手術期押後至同年11月29日進行,死者在11月27日入院等候手術,翌日離世。

案件編號:CCDI-989/2023(SH)
法庭記者:黃巧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