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水貨大眼仔」隨時視力失損 醫生指節日後求助個案增 視光師協會促加強監管
發佈時間:18:20 2025-10-21 HKT

萬聖節臨近,不少市民為扮鬼扮馬,會佩戴俗稱「大眼仔」的裝飾性隱形眼鏡,惟佩戴「水貨」有機會對眼部造成嚴重損害,甚或需做手術、有永久性後遺症。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早前就消費者對的「水貨」消費者醫療器械(即消費者能直接購買)的認知情況進行調查,今(21日)提出六大建議,包括設立強制註冊制度、限制網絡銷售行為等。
不足三成人能分辨「水貨」消費者醫療器械
研究顯示,逾八成受訪者認為「水貨」消費者醫療器械不安全,但只有不足三成人能夠分辨「水貨」。另有偶爾購買的受訪者更關注產品安全性,而非追求便利性,其中逾五成人贊成禁售未註冊產品。相反,經常購買的受訪者則更注重便利性及價格,而非安全性,其中有超過半數人反對禁售未註冊產品。
香港目前屬自願性監管醫療器械,大大落後於內地、新加坡及澳洲等地。香港執業眼科視光師協會會長葉笑麗表示,各地均有建立健全的醫療器械監管制度及法律,當中包括規管消費者醫療器械,新加坡、美國、澳洲及馬來西亞等更為購買隱形眼鏡訂立需要處方的要求,「希望政府於明年內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並提交規管醫療器械的立法建議時,可參考各地做法,完善本地相關法規。」
醫生:每年均有須角膜移植嚴重個案
眼科醫生湯文傑表示,每年診所有約5至10宗因不當使用隱形眼鏡,引致不良後果的求醫個案,當中嚴重程度不一,包括刮傷眼角膜及細菌性感染,視力可能受損。在萬聖節、聖誕節等節日過後,求助個案亦會上升,當中以年輕患者居多。
他以一名年齡介乎18至20歲的患者為例,其眼球因佩戴隱形眼鏡「過夜」而受感染,最終導致三至四成視力永久受損,「就算不是長期佩戴有問題的隱形眼鏡,只是一次或數小時,亦已足夠對眼睛構成重大影響,每年更有約1至2宗需要進行角膜移植的嚴重個案。部分患者更會隱瞞隱形眼鏡的購買來源,估計是佩戴水貨。」
他續指,隱形眼鏡屬典型的消費者醫療器械,因直接接觸眼角膜,若未經正確驗配或使用不當,容易引發角膜炎、細菌感染及視力損傷等問題,「選購隱形眼鏡需考慮其含水量、弧度、透氧度及製作物料,而着色面較大的『大眼仔』透氧度更加低,不適合長時間佩戴。」
針對監管醫療器械,協會提出六大建議,包括為消費者醫療器械設立強制性註冊要求;強制進口商、分銷商及批發商進行註冊;限制網絡銷售行為;為高風險醫療器械設立處方要求;監督售賣醫療器械的實體店及網購平台;與海關聯合審查進口醫療器械。
記者:何姵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