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狗入餐廳細則多 指引清晰「汪汪」安全用餐 店主憂涉巨額改裝費觀望 學者籲西貢試行吸取經驗
發佈時間:08:00 2025-09-30 HKT

《施政報告》提出容許食肆申請牌照接納狗隻進入,獲不少狗主支持讚好。多間寵物友善餐廳的負責人卻抱觀望態度,擔心申請條款嚴苛,或涉巨額改裝費用,盼當局多吸納業界意見。有關注團體建議,當局在「人寵健康」和「安全用餐」的原則下,為餐廳制訂清晰及簡易的作業程序,並納入衞生督導員訓練課程。練狗師則提醒狗主,應安排狗隻接受基本服從訓練。有學者提議,先在西貢等較多戶外餐廳及寵物設施的地區試行,吸取經驗後再全面推行。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日前在立法會上表示,首輪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的牌照預計明年中批出,獲批食肆會有明確標識。他又指,為確保衞生及安全,製作及處理食物的廚房,以及火鍋店與燒烤店,將不准狗隻進入。就會否限制狗隻在食肆內的位置,以及狗隻體型規定等細節,他表示食環署將諮詢業界意見。


「衞生督導員訓練」供學習
《食物業規例》列明,除導盲犬外,其他狗隻不得進入食肆,但在西貢、赤柱及堅尼地城仍有個別寵物友善餐廳,於戶外座位默許市民帶同狗隻光顧,反映市場存在一定需求。香港中小企促進聯會會長林國雄預期,新措施對容許狗隻進入的寵物友善餐廳帶來正面作用,「這類餐廳雖然並非主流,但未來可以名正言順接待狗隻,可望增加及吸納新客源,有利營運。」
經營2間寵物友善咖啡室的Olly,認為新牌照是本港人犬共融的里程碑,「日後不用偷偷摸摸接待狗隻。」雖然當局已「開綠燈」,但她仍未決定是否申請牌照,因為擔心申請條款嚴苛,或涉巨額改裝費用,期望當局及早訂立申請條款及營運守則,讓業界早作準備。她建議,當局除諮詢各大飲食業商會,亦可向寵物友善餐廳「取經」,避免條款及守則過於「離地」。
Olly續稱,目前業界多按個人認知訂立營運守則,如主要以戶外位置劃為寵物區、人與狗隻的食具要分開清洗、員工接觸狗隻後不得處理食物等,各食肆已普遍執行。除此之外,店內用於清洗狗隻餐具的清潔劑,以及平日所用的除蟲劑,必須對狗隻無害,需另外採購;店內盆栽亦須選用不刺激狗隻,不會因誤咬而中毒的植物品種。她建議,將相關作業守則納入「衞生督導員訓練課程」,讓食肆員工學習。

宜向寵物友善餐廳「取經」
推廣人犬共融的非牟利團體「動物英雄聯盟」,其發言人指,全港約有數百間寵物友善餐廳,主要是小型咖啡店及設有戶外座位的餐廳。她預期,當中80%寵物友善餐廳會申請新牌照,甚至部分目前尚未接待狗隻的食肆亦可能提出申請。她建議,當局應循「人寵健康」和「安全用餐」的原則,釐定申請條件及清晰的營運守則,如確保空氣流通、設立指定寵物區域,以及地板是否容易清潔等。
另一寵物友善餐廳經理Jessica亦指,嚴格的生準則是寵物友善餐廳的關鍵因素。她指,現時店內採分區清潔原則,為寵物用餐區提供專用地拖及水桶,防止交叉污染。若有寵物或狗隻突然排便或嘔吐,餐廳亦已訂立特定處理及消毒程序,務求將干擾降至最低。
Jessica歡迎其他食肆加入寵物友善行列,並關注如何「做好個餅」(共同擴大市場)。她希望當局制訂標準及劃一的營運守則,讓新舊經營者有章可循,「守則越清晰、越多細節越好。」近年不少商場主打寵物友善,她指,現時土地契約一般不限制攜帶狗隻進入,主要視乎商場業主自行決定,她希望新牌照條款能同時涵蓋地舖及商場食肆,不要只向商場傾斜。
2021年至2024年間,食環署每年平均接獲320多宗狗隻進入餐廳的投訴,反映仍有市民抗拒狗隻,今年初更有寵物友善餐廳因容許狗隻進入遭判停業。立法會議員陸瀚民近年推動人寵共融,對新牌照即將「落地」,飼養2犬的他坦言期待。他指當局需兼顧狗主及公眾的需要,如有市民關注狗隻是否可坐上餐椅,可能引發衞生問題。他舉例,澳洲當地只准狗隻坐於地上,嚴禁坐於座椅,建議當局參考。


練狗師倡進行基本服從訓練
在新牌照的申請條款及營運守則出台前,「動物英雄聯盟」發言人指,有意申領新牌照的食肆,可向員工提供「犬隻行為基礎培訓」,讓員工學習識別犬隻出現壓力、焦慮或攻擊行為前的徵兆,亦可提供「寵物禮儀指引」,協助員工提醒寵主遵守餐廳禮儀,避免干擾其他食客及狗隻。發言人又建議,相關食肆必須張貼清晰告示,提醒寵主「狗隻必須佩戴牽引繩,或安放於寵物車或寵物袋中」。
資深練狗師劉錦豪則關注安全事宜,擔心日後大小狗隻共處食肆,恐引發挑釁,甚至打鬥情況。他指出,不少狗主於店內會使用短牽引繩繫住狗隻,實際並不足夠,因狗隻若受驚或遇刺激,恐會爆發強大拉扯力,足以令狗主失平衡跌倒,甚至讓狗隻掙脫。他指,較安全做法是在食肆安裝入牆式固定支柱,讓狗主將牽引繩固定其上,預防狗隻暴衝。他亦建議,在各餐桌之間設屏風,減少狗隻對視,降低衝突風險。
劉亦關注,日後食肆是否有權要求狗主出示疫苗接種紀錄,並阻止未植入晶片的狗隻進入。他舉例,狗瘟是高度傳染及死亡率極高的疾病,若個別狗主未為愛犬打防疫針,或不知情下攜帶病犬到寵物餐廳,恐增加傳染風險。他指,希望當局留意到這些細節,確保狗隻安全,能出入平安。

經濟學者李兆波指,當局推出容許狗隻進入食肆的新牌照,是面對現實的務實做法。他指,現時接待狗隻的食肆仍屬少數,建議當局先作試點推行,如在西貢及赤柱等靠近海濱、本身已有相關經營基礎的地區推行,待吸取經驗後,再逐步推展至全港。他相信,新措施有望為飲食業提供新出路,帶來短期沖喜,「希望當局做足功課。」
寵主確保狗隻安靜有責 尊重普通食客權利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解除寵物狗隻入餐廳的禁令,多間寵物友善餐廳表示歡迎,惟亦提醒狗主應自律。有資深練狗師建議狗主跟狗隻一同接受訓練,確保人犬能開心出行。

應掌握基本應變處理技巧
寵物友善餐廳經理Jessica指,現時帶同狗隻進入餐廳的狗主,普遍較為自律,同行狗隻亦較守「規矩」,絕少作出干擾其他食客或狗隻的行為,如胡亂吠叫。她稱,寵物友善餐廳的食客亦包括一般市民,寵主須遵守基本禮儀,以示尊重。
Jessica稱,寵主最基本要確保狗隻安靜及控制其行為,避免滋擾其他食客,如舔舐其他顧客或接觸其他狗隻,甚至觸碰餐具或桌椅,否則容易引起反感及不安。
身兼職業犬隻訓練員協會會長的資深練狗師劉錦豪不諱言,個別狗主自律及負責任,主動學習犬隻的身體語言和壓力信號,並掌握基本應變處理,但更多狗主對訓練認識不足,亦不了解狗隻的情緒與性格,逼令狗隻與其他人或狗互動,輕則導致狗隻出現社交問題,嚴重更會釀成咬傷人或動物的事故。他擔心若未來放寬禁令,該類狗主可名正言順帶狗入餐廳,令原本只會發生在狗公園的事故,轉移至寵物友善餐廳,引發更多人與狗隻之間的不愉快事件。
劉錦豪曾多次到巴黎等歐洲大城市參加犬隻訓練比賽,他憶述,曾造訪一間當地餐廳,直至鄰桌食客離席後,才發現對方帶同大型犬隻用餐,而過程中該狗隻一直伏地安靜,未有發出任何聲響。他相信該狗隻曾經受訓,亦反映狗主曾經訓練犬隻,尊重別人,達致真正人犬共融。
他強調,「教狗更要教人」,狗主應安排愛犬接受服從訓練,而狗主亦應學習識別狗隻的身體語言、壓力信號及突發應變技巧,特別是在犬隻受刺激時出現攻擊傾向時,能具備應對危機的意識與處理能力。
記者:關英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