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停課」捱批 林超英:暴雨預測兩、三小時已是上限 應交由市民自行決定行程
發佈時間:10:45 2025-07-14 HKT
【林超英/停課】本港上周受丹娜絲的殘餘影響,「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早前預計上周五會有大暴雨,政府破天荒提早一日宣布該日停課,但最終上周五「天氣不似預期」,受到批評。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其後解畫,指收到天文台匯報,認為上周五極端情況下全日降雨量可能是本港有記錄以來第五大,於是「寧安全、莫後悔」,寧願做多,形容是「艱難的決定」。
林超英:科技幾好都唔會夠個天鬥
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今早(7月14日)在商台節目表示,事件顯示無論「科技幾好都唔會夠個天鬥」,又認為現今科技預測兩、三小時後的暴雨已是上限,變數太多,再久一些的暴雨,則只能「提出可能性」。他認為其實現時天文台的數據已相當公開,認為一些「埋身」的決定,都是交由市民自己做比較好。
相關新聞:
「超前決定」停課惹爭議 據悉陳國基向議員傳訊息:不想市民怪責天文台和教育局 決定是我做的!
「超前部署」停課捱批 陳國基解畫稱艱難決定:哪怕「做多」 都應該「寧安全、莫後悔」
林超英讚揚政府防災工作有明顯進步
林超英指,首先要肯定司長所作的,是對生命重視的決定,這視乎公眾如何衡量,所以司長的說法原則上是沒有錯;至於當日見到「風和日麗」,他的想法則是「話俾我哋聽,天有不測之風雲,現今科技幾好都會唔夠個天鬥」。
他憶述,在九十年代至2000年代,他當助理台長和台長時,天文台需要在雨季前夕逐個政府部門奔走提醒,但可能因為氣候變化致極端天氣增加,如今政府明顯將防災工作放在較高的位置,有政府高層中央協調統籌,其實是很大進步。
對於政府在做預測和決定時的原則,林超英指有兩個重點,其一是必須以人命安全為第一考慮,其二是要注意面對天然現象,要尊重其規律、尊重科學。他提到,暴雨是很難測的事物,「可能東邊好大雨,西邊就唔大雨」,就像上周的情況,雨帶「埋門去到惠州都好大雨,嚟到香港就突然消失咗」,所以暴雨一向是「越埋身越易搞」。
他指現時科技進步,天氣已相對過去容易預測,「以前我年青嗰個時代就靠估」,但如今有不同電腦模式以至近年的AI模式作為參考。可是以暴雨來說,預早兩三小時預報,已是目前的上限,甚或其實已經有些許難度,提早兩、三日預報難度就更大。
相關新聞:
停課|有學生對錯過大食會感可惜 家長稱太早宣布停課:今日一滴雨都無
陳國基解畫遭洗板留言 網民嘆學生錯失表演 議員:天氣可以變 生命安全不能賭
暴雨下「超前部署」宣布停課 有學校取消畢業禮 議員感愕然 鄧飛:聽朝先通知仲狼狽
「人定不能勝天」
被問到如果仍是天文台台長會如何匯報,林超英指一般做法都是根據熱帶氣旋殘餘的移動方向,根據現有模式,告知有潛在可能出現大雨,「但我無能力去量化(暴雨)個可能性有幾大,更莫講話去到紅、黑雨(機率)。兩三日前嘅話,我只可以『俾到個可能性』(暴雨),不過無包單。」所以站在科學角度,林超英同意預早兩、三小時預報暴雨,以現時科技水平是較科學的做法。「大家要明白兩樣嘢:天有不測風雲、人定不能勝天。」

林超英:揸住數據做決定 仲好過天文台話你聽
林超英又認為,隨着時代進步,現時天文台已將很多資訊公開,「天文台數據都上晒網,俾埋個雷達你,大家打開『我的天文台』,睇住個雷達你自己都睇到。有好多好埋身嘅決定,你係自己揸住天文台個數據做決定,仲好過天文台話你聽。」
他舉例指,若天文台告訴市民「有十分之一機會」出現惡劣天氣,市民可自行衡量「取唔取消咪睇下個活動對你幾緊要,或者會唔會攞你命。如果唔係,有十分一機會攞命你都取消啦。但如果係有十分一機會(影響)揼唔揼雨啫,而你又覺得『揼咪揼,算數』,咁你咪照去睇戲。」
林超英又以近日「日本大地震」的傳言為例,據分析每日發生的機會約莫是「一萬分之一點幾」,有些人覺得可以接受,「但如果你覺得『我條命好矜貴,萬一都唔得』嘅,咁咪唔好去。」所以他認為氣象機構的責任,只是提出一個盡可能準確的預測和概率,最終如何做,都是各人自己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