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訪港|中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 可搭載36架戰鬥機 一文睇清山東艦有幾勁
發佈時間:19:00 2025-07-02 HKT

山東艦航母|作為中國首艘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山東艦的服役象徵著國家海軍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下文為您精心整理山東艦航母的詳細資訊,即睇設計特點、艦載機配置及作戰能力!
第一艘完全自主建造的國產航母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山東艦航母(舷號17),是中國第一艘完全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及自主配套的國產航空母艦。它的入列,使其成為繼「遼寧艦」之後,中國海軍的第二艘航空母艦,標誌著中國國防科技力量的顯著提升。與基於前蘇聯航母改造的「遼寧艦」相比,山東艦航母在設計上更貼合現代作戰需求。其關鍵升級包括:
- 優化的艦島結構: 縮小艦島尺寸,提升甲板空間利用率。
- 擴大的機庫容量: 可容納更多艦載機。
- 全面的國產系統: 採用國產雷達與電子系統,象徵著中國在航母建造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山東艦」的規格與設計升級
山東艦航母在船體設計和內部配置上均展現了卓越的工程水平,其龐大的艦體與精密的內部結構,是其強大作戰能力的基礎。
- 艦體尺寸: 長約 315 米,寬約 75 米。
- 排水量: 滿載排水量約 6 萬至 7 萬噸。
- 最高航速: 約 30 節。
- 甲板設計: 滑躍甲板弧線傾角為 14 度,甲板總面積高達 1.5 萬平方米,約等於 3 個標準足球場。
- 內部結構: 艦上設有超過 3,600 個房間,可容納逾 2,000 名官兵。
艦島是山東艦航母與「遼寧艦」外觀上最顯著的區別。設計團隊對其進行了大幅優化,不僅縮短了長度,更增加了艦橋層數,並將相控陣雷達的安裝位置抬高,從而擴大了遠程海空探測距離。這些改進有效擴展了甲板面積,不僅能停放更多艦載機,也提升了艦載機的調度效率,為指揮與航海人員提供了更優良的室內工作環境。
先進的探測能力與射頻系統
山東艦航母裝備了先進的電子信息系統,賦予其卓越的目標探測與處理能力。艦上採用了綜合射頻與綜合信息處理系統,並首次引入社區化管理模式,將航母內部分為不同功能單元,顯著提升了整體工作效率。
在雷達系統方面,山東艦航母配備了國產 「346A型」相控陣雷達。該雷達採用平面陣列設計,具備三大技術優勢:
- 散熱效率高: 確保雷達能長時間持續作戰。
- 探測距離遠: 提升對遠程目標的發現能力。
- 多目標追蹤: 可同時鎖定並追蹤更多空中目標。
核心戰鬥力:「殲-15」艦載機聯隊
山東艦航母的核心戰鬥力來自其強大的艦載機聯隊,其中以「殲-15」戰鬥機為骨幹。艦載機配置與作戰效能如下:
- 主力戰機「殲-15」: 透過優化甲板佈局,山東艦航母的「殲-15」戰鬥機搭載量從「遼寧艦」的 24 架大幅提升至 36 架,增幅高達 50%。這使得航母能夠在短時間內出動約 20 架「殲-15」,迅速形成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
- 電子戰尖兵「殲-15DH」: 該艦還裝備了「殲-15DH」電子戰飛機,專職執行電磁攻擊、通信對抗及反輻射打擊等任務,能有效壓制敵方雷達與防空系統,大幅提升整個艦載機編隊的戰場生存能力。
此外,山東艦航母配備了先進的指揮控制系統,能對整個山東艦航母編隊(包括驅逐艦、護衛艦、潛艇等)進行高效協同指揮,形成一個集防空、反潛、反艦於一體的綜合性海上作戰體系。
相關文章:
山東艦訪港|軍事專家:比遼寧艦更具吸引力勢掀旋風 震攝圖謀不軌勢力
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和建造的航母,而遼寧艦是在前蘇聯航母基礎上改造而來。在設計上,山東艦的艦島更小、甲板面積更大、機庫容量更高,並且搭載的「殲-15」戰鬥機數量從 24 架提升至 36 架,作戰效率顯著增強。
山東艦航母配備了先進的「346A型」相控陣雷達。這種雷達散熱效率高,可支持長時間作戰;其探測距離更遠,並且能同時追蹤更多空中目標,賦予了航母優越的戰場態勢感知能力。
「山東艦航母編隊」是以山東艦為核心的海上綜合作戰群。除了航母本身,編隊通常還包括導彈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和潛艇等護航艦艇。這些艦艇在防空、反潛、反艦等方面各有所長,共同構成一個功能全面的立體防禦與攻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