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高齡保安保費貴 單幢樓請人難 業主預算有限 議員籲拓寬僱員補償聯保計劃
發佈時間:16:30 2025-05-13 HKT

為改善舊式單幢樓宇管理,港府推行「聯廈聯管」,協助該些大廈成立法團及委聘物業管理公司。有物管業人士指,單幢式大廈單位伙數較少,聘用保安員的資金有限,不少業主只能聘請70歲或以上的高齡保安員;勞保費用隨年紀增長,有年長保安的保費較基礎高出逾30%,甚至遭拒保,形成惡性循環。有業內人士透露,全港約有36萬名持牌保安,當中活躍從業員僅三分之一,而散工薪酬較長工月薪吸引,增加業主的招聘困難。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政府可以參考竹棚業,拓寬僱員補償聯保計劃,為嚴格遵守職安健的公司提供保費優惠,紓緩行業壓力。


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行「聯廈聯管」試驗計劃,協助單幢樓宇成立法團及委聘物業管理公司;民政總署計劃最遲下月,於油尖旺、深水埗、九龍城及荃灣推行為期1年的試驗計劃。
截至2023年底,全港有近3100幢「三無大廈」,當中以油尖旺區有382座為最多,該些物業未有成立業主立案法團或居民組織,亦沒有聘用物管公司管理。油尖旺區單幢式舊樓林立,該區區議員黃舒明指,近月有街坊反映,難為任職多年的大廈保安員續購僱員補償保險(勞保),甚至有保險公司拒絕承保,住戶的資金又不足以聘用較年輕的保安,陷入兩難局面。
70歲以上被拒絕承保
許多保險公司不願為70歲或以上的保安僱員承保,甚或提高價錢。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指,僱主為保安及家務助理投購勞保,普遍保險公司有基本計劃涵蓋65歲或以下的僱員,65歲或以上則要跟保險公司商討,保費或會貴30%至40%,「一方面鼓勵長者就業,一方面卻保費高昂。」他擔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某些僱主鋌而走險不買保險。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業培訓導師協會會長劉浩榮亦指,近年屢有保安受襲的案件,部分保險公司把「保安」訂為高風險行業,保費按年上升10%至15%;如果保安曾申索賠償,保費也會有所調整。但他認為,被保險公司拒保有很多原因,除了年齡限制,過去曾有單幢式物業轉換保安員,卻忘記跟保險公司更改受保人資料,「因為提交的資料與現實不符而被拒保。」
有物管業人士指,保險並非難聘保安的唯一痛點,如單幢式大廈單位伙數越少,每戶需攤分的管理費用越多,甚至要湊錢聘請保安及清潔人員;部分大廈的工作環境狹窄、配套落後,對前線從業員吸引力低。
劉浩榮說,單幢式物業住戶少,湊錢聘用物管服務的預算有限,有些只能聘用一個日班保安,住戶晚上自行靠密碼鎖出入,並靠閉路電視監察。他指,保安要一人兼顧巡邏、訪客登記及跟進住戶投訴等,部分大廈沒有警報設施或升降機對講機,一旦升降機發生故障,保安員或要走上走下,一邊通知被困的乘客,一邊致電工程公司跟進,「工作壓力甚大。」
工作環境惡劣缺乏吸引力
他續指,大多單幢式樓宇僅劃出樓梯底下的狹小空間成為管理處,保安員要「屈就」一整天,甚至沒有空調,「對求職者缺乏吸引力。」故此,不少業主只能聘用70歲或以上、領取甲類「保安人員許可證」的高齡保安員(見表)。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同意指,保安工作是24小時運作,當人手緊絀,很多員工會「以薪代假」,十分吃力。他續指,未滿70歲的乙類從業員也傾向做屋苑或商場保安,後者薪酬及工作環境較理想,部分上班時間更為8小時一更。
此外,保安散工薪酬較長工月薪吸引。保安服務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湛家雄指,近年很多保安員由長工轉為「長散」,使保安公司長年缺人。他指,單幢式樓宇保安員的月薪,約為1.4萬元至1.6萬元不等,以每月工作26天為例,平均日薪約為540元至615元;散工一更工作12小時,日薪可達700元至900元,即工作20天已追上長工的薪金水平。
湛續指,若然保安公司未能安排足夠人手當值,會被法團或物管公司罰款,「每欠一人可被罰款1000元至1500元。」故此,保安公司傾向聯絡中介聘請臨時工友,填補空缺免於被罰。他補充,現時香港有36萬名持牌保安員,惟活躍從業員僅三分之一,「許多人考牌只為『旁身』。」

勞工處:與保險業界保持溝通
現時若然僱主在投購勞保時遇到困難,例如曾被最少3間保險公司拒保,或雖獲有關保險公司接受承保,惟提供的保費費率報價,較高風險行業的相關保費費率基準超出30%或以上,可以申請香港保險業聯會於2007年成立的「僱員補償聯保計劃」(聯保計劃);計劃設有加減費率機制,並根據僱主過往的職業安全及健康表現和採取的預防風險措施等因素調整費率。
今年1月1日起,聯保計劃管理局因應竹棚業的情況,向僱主提供保費優惠,並提供短期保單等彈性安排。面對市場上越來越多高齡保安員,林振昇建議有關部門參考竹棚業,為符合要求的保安公司提供勞保優惠,紓緩行業壓力。他舉例,保安公司需要符合長者友善的要求,聘用一定數目的高齡保安員、員工工作時間不會過長、嚴格遵守職安健等,以獲得保費優惠,「屆時僱主不再擔心保費昂貴,可以多聘請65歲或以上的保安員。」
勞工處回覆指,處方為求職人士(包括中高齡人士及少數族裔人士)提供多元化就業服務,並於去年7月15日推行「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促進中高齡人士就業;每名連續完成12個月工作的合資格參加者,可獲最高2萬元再就業津貼。合資格僱主(包括業主立案法團)可同時參加「中高齡就業計劃」,為獲聘人士提供在職培訓,並會獲發在職培訓津貼。勞工處一直關注僱主為年長僱員投購僱員補償保險的情況,處方會繼續與保險業界保持溝通,致力協助僱主投購勞保。
全職工長期空缺 保安公司無奈請外勞
有保安公司因長期無法填補全職空缺,申請輸入外勞,以獲得穩定的勞動力。有保安業界人士指,此舉或有機會影響臨時工的就業機會,但市場上仍缺人手。
香港物業管理及保安業培訓導師協會會長劉浩榮指,近月其機構曾開辦5至6班外勞保安培訓班,約有120人經保安公司轉介前來上課。他坦言,業界仍以保障香港勞工就業為先,無奈屢有保安員上班數天就「喊辛苦」辭工,部分行家無可奈何才聘請外勞。
保安服務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湛家雄亦指,輸入外勞要提供住宿,連同工資與聘請本地保安的支出相若,但外勞為保安公司提供穩定的勞動力,公司不怕請不到散工「頂更」,而被法團或業主罰錢。他指,業界輸入外勞不久,暫未看到對臨時工市場的影響,「全港有10多萬保安員,仍欠缺約數千人。」
湛續說,外勞同樣要考取保安人員許可證才可上崗,普遍較年輕、體力較好,盼業主對他們有信心,接受非本地人為大廈保安,解業界燃眉之急。

屋苑善用人臉識別 科技減省人力成本
參與「聯廈聯管」的物管公司會運用科技,減省營運成本。有業內人士指,現時部分屋苑已利用人臉識別及閉路電視系統,取代晚間保安,盼更多業主接受並改變習慣,共同締造智能化的物管模式。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指,部分屋苑在凌晨12時至早上6時減少保安員值班,如派出1位保安巡邏3至5座大廈,而非每座大廈座頭皆有保安駐守;住戶需要自行按密碼進出,甚或使用人臉識別解鎖電閘,配合閉路電視系統維持治安。他指,近年有很多智能保安產品面世,視乎業主及法團是否接受以科技節省人手,及願意作出轉變。
保安服務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主席湛家雄亦言,部分單幢式大廈沒有足夠資金聘用保安員,或要考慮以科技「補救」。
記者:仇凱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