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estoni——意國製鞋王者

更新時間:11:51 2016-07-22 HKT
發佈時間:03:18 2004-03-07 HKT
意大利的製鞋技術一直世界聞名,出產自當地的鞋履品牌多得不能盡數,其中能為人放諸嘴邊且被譽為「鞋中之王」美號的a.testoni,自1929年起,由一間鞋履工場,發展至今日在全球共有60多個銷售點的皮具品牌。在世界品牌一併高呼年輕化的口號下,a.testoni近年也打正旗號,推出趨向簡約時尚風格的設計,像今個春夏季便有不少富色彩的產品,但堅持秉承17世紀藝術工匠的傳統,所有工序均於意國內進行,以保證產品的優越質素。

  在世界著名品牌之中,a.testoni沒有驚天動地的歷史故事,背後原因,是因為a.testoni一直都是一門家族生意,而這門生意亦一直秉承着創辦人對造鞋的堅執信念,冀望造出一雙雙優質鞋履。

  1929年,鞋匠Amedeo Testoni(阿米迪奧.鐵獅東尼)在意大利布隆那市(Bologna,這是自12世紀起以皮革工藝居於領導地位的城市)開設了一所鞋履製造工場,把17世紀的製鞋手藝,作為品牌生產的信念,他為當時的官紳貴冑製作高質素男裝鞋子,堅持以一針一綫令到生產出來的鞋子成為上乘之選,單單生產一雙男鞋,從設計、打樣、選革、加工、剪裁、訂製、打磨等,工序非常需時,令到每雙鞋子均具備舒適的特點。

  其後,Amedeo把業務交予女兒Marisa(瑪麗莎),她本身為一位設計師,憑其在創作方面的優勢,成功結合了父親的技術,兩者互為補足之下,在50年代早期,把品牌開始推向國際市場,同時,Marisa的丈夫Enzo Fini(恩佐.菲尼)又擅長經營管理,也助業務進一步擴展。70年代,a.testoni作出全球拓展計畫,在法國、比利時之後,再把產品銷售至美國、日本及遠東等地,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高級男鞋品牌。

  到了今天,家族繼續得到傳人的監察,Marisa的大兒子Carlo Fini(卡洛.菲尼)現為集團行政總裁,這位自小在鞋廠長大的掌舵人,在堅持對精緻工藝與細節考究上必須保持嚴謹態度之餘,又不斷協助研究新產品,糅合經典系列再注入新靈感,令品牌近年有不少予人驚喜的年輕新作。

  談a.testoni的歷史,一定不能不提其Black Label(黑牌皮鞋系列),它承襲了13世紀意大利的人手製鞋技術(Bolognese Construction),這種「袋形」內鞋底縫法,是令穿者有如把雙腳置於袋內,非常舒適,品牌每雙黑牌皮鞋,都需要經過325至400個生產步驟,需時3至4個月才能完成。

  在製造一雙Black Label皮鞋時,有3項品質堅持,第1是特別注重皮革的加工,以保持皮革柔韌,有利於腳部自然導汗﹔第2是將鞋底由人手直接縫上,鞋邊綴上清晰的雙明綫,當腳步着地承受全身重量時,鞋變得寬,可隨意伸展,令到踏出每一步時都很輕鬆,讓穿鞋子變成穿「手套」般舒適﹔第3是依據不同國家顧客的腳形及尺寸,參考各種不同的生活形態及解剖學來研究出不同造型、形狀及寬度的鞋。以香港顧客為例,針對他們較寬而腳背高的腳形,特別設有F、G、H不同寬度的尺碼。

  品牌的造鞋技藝出色,也對其鞋履和皮革產品非常講究,每件產品均會在其自設的廠房,或者是由公司管理遍布在意大利的工場內進行,直到今天,仍堅持每雙鞋子有80%工序由全人手製造,令鞋子增加一份藝術品的氣息。

  過去或許是因為品牌一直堅持傳統工藝的關係,也因為全球品牌老化的原因,a.testoni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一直比較老氣。而近年隨着大勢走向年輕化,品牌也在店鋪裝飾概念和產品設計方面進行大改革,先是米蘭via Montenapoleone旗艦店在去年開幕,其後再進軍日本東京銀座(Ginza Chuo-Dori)的中央道,由著名意大利建築師Aldo Parisotto和Massimo Formento合作主理,店內以錯落層次為布局,利用光暗對比,借助具層次感的層架空間,配襯架上以布塊隔着反射出來的柔和燈光,製出一室雅致效果。今年,品牌再於本地名店新貴國際金融中心2期開設千多呎旗艦店,跟隨米蘭及日本裝修格局,與過往比較的確予人煥然一新的感覺。

  產品方面,黑色、淺棕至深啡都是每季必備,但2004的春夏季刻意新增了較為奪目的色彩,像橙色、綠色、藍色、紅色等,同時也跟從潮流在春天運用麖皮質料,讓顏色在其上發揮出更佳效果﹔另外,除皮革之外,本季也將其中一個系列運用上帆布(Canvas),也是將形象年輕化的用心所在。當然,要一提的是,品牌在強項鞋履之外,也有袋類、皮帶、服飾的產品,讓顧客有更多方面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