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氣表飾|Grand Seiko首枚陀飛輪 開創恆定動力同軸工藝

更新時間:03:00 2022-05-0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2-05-05 HKT

  多年來Grand Seiko一直以結合石英和機械兩者優點的Spring Drive機芯,滿足自家和市場對高精準度的追求。自從2017年品牌獨立,產品開發方向便出現變化,到今天更推出全球首枚將恆定動力系統以同軸方式與陀飛輪結合的Kodo SLGT003,正式向高複雜功能的純機械表領域進發。 

43.8mm的表殼以鉑金及鈦金屬製造 ,9ST1手上鏈機芯的結構具有很高平衡感。售價:350,000美元(限量20枚)
43.8mm的表殼以鉑金及鈦金屬製造 ,9ST1手上鏈機芯的結構具有很高平衡感。售價:350,000美元(限量20枚)
世界首創將恆定動力系統和陀飛輪以同軸方式結合。
世界首創將恆定動力系統和陀飛輪以同軸方式結合。

  為提升機械腕表的走時精準度,方法有很多種。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相對算是簡單的,可採用不受磁場影響的材質如矽來製作游絲和縱擒系統組件。至於複雜的,今次SLGT003所擁有的恆定動力系統和陀飛輪便是其中兩種,後者作用是通過將整個擒縱系統不斷旋轉,使受引力影響的游絲在不同方位的表現做到平均化,從而提高腕表的走時精準度。
  至於恆動系統則為解決發條鼓輸出扭力而來,事關發條鼓於滿鏈時扭力輸出便最大,而當發條變鬆快將沒鏈,扭力又會過弱。扭力多少會直接影響擒縱系統的震幅,震幅過多或過少都會出現走時誤差。為使發條鼓的扭力輸出變得一致,簡單講,便是在發條鼓與擒縱之間,加設一條短發條作為緩衝。由於拉緊短發條只需一秒,而短發條每次一滿鏈就會放鬆釋放動力至擒縱系統,所以就可做到每次扭力輸出都一樣,達至恆定動力的目的,而這亦是恆動系統通常伴隨着跳秒出現的原因。由於恆動裝置與擒縱系統之間要有齒輪傳遞動力,吹毛求疵的缺點是依然會出現動力流失。對走時精準度有異常執着的Grand Seiko,在SLGT003上最厲害之處就是連這一丁點動力流失都解決掉,將恆動系統和陀飛輪以同軸方式結合,當恆動系統的框架以跳秒方式走動,其實亦同時在驅動整個擒縱系統的運作,達到完全零動力流失的優點。

左/Evolution 9 Spring Drive GMT SBGE285,售價$62,800。右/Evolution 9 Chronograph 15th Anniversary Limited Edition SBGC249,限量700枚,售價$92,800。
左/Evolution 9 Spring Drive GMT SBGE285,售價$62,800。右/Evolution 9 Chronograph 15th Anniversary Limited Edition SBGC249,限量700枚,售價$92,800。
近年Grand Seiko將日本季節特色融入腕表設計的策略非常成功,最新到港就有兩款37.3mm直徑的手上鏈新表,包括名為「季春」的淺藍色面SBGW283和「杪夏」的深綠色SBGW285。售價同樣是$37,800。
近年Grand Seiko將日本季節特色融入腕表設計的策略非常成功,最新到港就有兩款37.3mm直徑的手上鏈新表,包括名為「季春」的淺藍色面SBGW283和「杪夏」的深綠色SBGW285。售價同樣是$37,800。

文:Gordan Chan   圖:Gary T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