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糾紛每年平均逾170宗 3大應對策略增保障 切忌一次過付款|唐耀賢
發佈時間:06:00 2025-08-15 HKT

近年裝修引發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消委會數據顯示,香港在2017至2023年的7年間共接獲1,205宗家居裝修投訴個案,涉及金額超過2.7億元;換言之,每年平均也有逾172宗。其中一宗涉款逾160萬元個案,負責設計師在裝修期間失蹤,雖然裝修公司聲稱有20年經驗,實際上監工並無住宅維修經驗,工程質量差劣之餘,更多次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業主拒絕付款後更受電話滋擾,需要報警求助。其實,當工程出現「爛尾」情況,業主有甚麼方法可以保障自身權益?
相關新聞:星島申訴王|直擊裝修單位爛尾 安樂窩慘變垃圾崗 單親母App搵裝修師傅中伏
1. 盡可能保留所有書面證據
首要任務是停止支付任何餘下款項,並盡可能保留所有書面證據,包括合約文件、所有付款記錄、工程期間拍攝的照片或影片,以及與裝修公司之間的通訊記錄(如電郵、即時通訊軟件對話等),如有爭議,這些證據將是日後追討的關鍵。
接着,應盡快以書面形式聯絡裝修公司負責人,正式要求他們對工程延誤或質量問題作出解釋,並提出具體解決方案及時間表。
2. 另聘公證行檢測爛尾單位
對於未完成的工程,無論下一步是申訴索償還是找新的裝修公司接手,業主需要另聘合資格承辦方或公證行,為爛尾單位進行檢測,了解已完成工程的質量狀況及剩餘工程所需費用。
為避免重蹈覆轍,業主必須慎選接手的裝修公司,特別注意其資歷認證、過往工程記錄及客戶評價,建議選擇有完工保障制度的裝修平台或承辦方,確保對方有清晰的施工計劃和報價單,讓工程能按時完成,同時簽訂詳細合約,減低再次爛尾的風險。
3. 向消委會等公共機構申訴
此外,業主可向消委會等公共機構申訴,以獲得相關專業意見及免費調解服務。若情況更複雜,業主可諮詢香港仲裁公會或樓宇檢驗學會等專業機構,利用另類爭議解決機制進行調解或仲裁,相比法庭訴訟更具成本效益。如涉及金額較大或情況複雜,則建議尋求律師專業法律意見,評估追討勝算及訴訟成本。
做好事前功課 定期監督進度
不過,要徹底避免裝修爛尾的惡夢,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做好事前功課。在簽約前,務必對裝修公司進行徹底的背景審查。業主亦應避免一次性支付全部工程款項,建議按不同階段完工後才繳付;在每個階段工程結束後,可聘請專業驗收團隊進行檢查,待確認達到驗收標準後才支付相應款項。這種分階段驗收與付款的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在工程開始前就預付所有費用而導致巨大風險。
同時,根據合約定期檢查施工進度,確保工程按計劃進行。如發現工程延遲或質量問題,應立即提出,以避免爛尾情況惡化。在報價時查詢裝修公司能否提供清晰的裝修流程表,亦是檢驗有關公司的一個方法。
此外,選擇有額外保障的裝修平台是一個極為明智的選擇。這些平台通常會提供第三方託管付款、定期驗收制度及爛尾包底保障,降低爛尾風險。

唐耀賢
「好師傅」創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