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爆東歐四國阻俄歐對話 隨後俄烏戰爭爆發
發佈時間:05:21 2025-10-08 HKT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近日接受匈牙利媒體《游擊報》(Partizán)專訪時表示,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在2021年拒絕歐盟與俄羅斯展開對話,間接導致俄烏衝突爆發。此言一出即在歐洲引發強烈爭議,相關國家批評她將戰爭責任歸咎於他們。但亦有聲音替她辯護,認為她揭示了當年歐盟外交的分裂與失誤。
默克爾回憶指,早在2021年6月,她察覺俄羅斯總統普京已不再認真履行《明斯克協議》,因此曾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在當時的歐洲理事會會議上,提議建立新對話模式,讓歐盟可直接與莫斯科溝通,以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集結軍隊的行為。




然而,波蘭及波羅的海三國集體反對,認為此舉恐令歐盟對俄政策分裂。默克爾說:「無論如何,這(歐俄對話)並沒有發生。然後我離任,這場侵略就開始了。」她並指出,新冠疫情期間各國元首缺乏面對面接觸,令外交斡旋機會大減,也是戰爭爆發的原因之一。
此番言論隨即引來東歐國家強烈反彈。波蘭前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在X平台狠批,默克爾的訪談證明她是「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對歐洲最具破壞力的德國政客之一」。波蘭國會議員布達(Waldemar Buda)更指責:「默克爾說她想再次與普京達成協議,這很可能會導致烏克蘭分裂!他們不明白,與普京做交易反而會引發戰爭!」
而波蘭前駐美大使馬杰羅夫斯基(Marek Magierowski)則認為媒體誤解了默克爾的原意,「這位前總理(默克爾)只是說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不同意與俄羅斯建立新的歐盟談判模式」,並非指這些國家須對俄烏戰爭負上全責。但馬杰羅夫斯基同樣對默克爾不留情面,批評她的16年任期是「對德國與歐洲的災難」。
波羅的海國家反應同樣激烈。拉脫維亞前總理卡林什(Krišjānis Kariņš)直言:「當時不僅是波羅的海國家,連我本人都多次告訴她,不能以善意對待普京。」他驚訝地表示,戰爭爆發後,默克爾仍未改變想法。
愛沙尼亞外長查赫克納(Margus Tsahkna)則在社交媒體上回應:「俄羅斯拒絕接受蘇聯解體的現實,懷抱帝國野心,這才是戰爭的唯一原因。」
不過,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čić)則為默克爾發聲,稱她的話「值得深思」。他指出:「若默克爾仍任總理,我相信俄烏戰爭不會發生。她明白戰爭的代價,也會竭力避免它。」武契奇強調,默克爾的言論揭示了局勢的複雜性,「世界從來沒有百分之百的責任歸屬」。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默克爾此行亦為宣傳其新書《自由》,書中為多項爭議政策辯護,包括2015年開放難民邊境及德國對俄廉價能源的依賴。她在書中回憶,普京曾於2007年帶著黑色拉布拉多犬試圖恐嚇她,因為對方知道她害怕狗。
普京去年11月曾為此澄清說,自己事先並不知道默克爾害怕狗,反而在他印象裡,德國人都很喜歡狗,所以想用愛犬營造一個良好的對話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