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樓潛在供應10.2萬伙稍回升 結束5季跌勢 業界:「熟地」增加帶動

更新時間:09:48 2025-11-01 HKT
發佈時間:09:48 2025-11-01 HKT

利好因素帶動,新盤銷情向好,據房屋局數據顯示,未來3至4年私樓潛在供應共有10.2萬伙,扭轉連跌5季局面,按季增加1000伙,升幅約0.99%。主要來自批出「熟地」可隨時動工興建的單位按季增加,令整體潛在供應回升。房屋局預計未來有11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提供約4600伙。有業界人士表示,潛在供應回升,惟受多項利好消息帶動,新盤銷情持續,庫存量將逐步減少。

據房屋局昨日公布今年第3季的《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未來3至4年私樓潛在供應量由第2季尾的10.1萬伙,按季增加1000伙或0.99%,最新報10.2萬伙,數字結束5個季度連跌局面,首度回升,對比去年首季歷史高位的11.2萬伙,仍減少約1萬伙,跌幅約8.93%。

房屋局反映發展商賣樓情況的數據,當中已落成樓宇但仍未售出單位,由6月底的2.7萬伙,減少1000伙至2.6萬伙,減幅約3.7%;而建築中的單位數目,減去已預售單位數目,亦由第2季的6.4萬伙,減少至6.2萬伙,減幅約3.13%。

房屋局:11幅將轉為「熟地」

房屋局發言人指出,預計未來數月將有11幅住宅用地轉為熟地,可提供約4600伙,隨着政府持續有序地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相信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預計供應量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表示,隨着部分項目於今年第四季至明年上半年完完成補地價,加上現時的推售節奏延續,若基建時序及行政審批配合,潛在供應有望由止跌回穩轉為溫和上升。

葉文祺續稱,現樓貨尾約2.6萬伙持續回落,顯示發展商積極去庫存,市場壓力略降;同期在建而未售出的樓花數量降至4年新低,反映銷售步伐加快。近月多個新盤及價單推出,成交表現按月平穩。

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表示,由於潛在供應數字按季輕微上升1000伙,有機會為發展商調整旗下項目開則,增加細單位比例,此外,發展商早兩年放慢推盤進度,須加快建築進度以符合地契發展要求,均會令潛在供應增加。

減息利好新盤或助庫存回落

美聯分析師岑頌謙指出,潛在供應上升,主因為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熟地)增加,不排除為發展展有感市況好轉加快發展步伐,但須留意熟地屬長線供應,中短期的供應則持續下跌,受惠新盤熱銷,已落成未售出單位數目(現樓貨尾)與建築中未售出單位數目持續下跌,現樓貨尾最新數據連跌2季並創1年新低水平;建築中未售出單位亦連跌4季更創出4年新低。

岑頌謙續稱,多項利好因素下,發展商將積極去貨,新盤旺勢料持續,現樓貨尾及建築中未售單位數量將進一步減少,帶動未來3至4年一手潛在供應有機會回落至低於10萬伙水平。

9萬伙低於753呎中小型單位

未來3至4年潛在供應回升,主要「熟地」可隨時動工的單位數目增加,房屋局表示,潛在供應當中,約有88%為中小型單位。房屋局發言人表示,在10.2萬伙潛在供應當中,料有9萬伙屬於面積低於70方米(約753方呎)以下的中小型單位,佔整體供應量88%,比率較上一季上升1%。

美聯高級董事布少明表示,由於政府不鼓勵新盤提供面積較小的開放式戶型,近年以至近一季新盤市場最熱銷的單位,面積介乎300餘至700方呎,最受買家追捧,近年推出的單位,亦以此面積單位較多,除非樓價突然有大幅度的改變,否則未來2至3年,發展商旗下新盤開則亦會主力以此面積單位戶型為主。

以上季銷情最佳,由信和牽頭發展的將軍澳日出康城凱栢峰為例,項目除有小量面積在300方呎以下,以及小量面積800方呎以外的3房單位,項目絕大部分單位面積介乎300至750方呎。此外,元朗栢瓏系列、屯門NOVO LAND等,亦以此類面積單位為主。

至於現時市區供應重鎮的啟德新發展區,面積在750方呎以下的單位比例仍然最多。以剛開價,由會德豐地產牽頭發展的MIAMI QUAY II,項目提供571伙,提供開放式至4房戶型,當中佔逾90%單位屬1至3房,面積介乎307至620方呎,亦在上述最受市場追捧的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