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建會《施政報告》前向政府獻計 放寬投資移民買樓 $100印花稅擴至600萬樓|獨家

更新時間:11:07 2025-08-12 HKT
發佈時間:11:07 2025-08-12 HKT

【星島獨家】特首李家超將於下月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可靠消息透露,地產建設商會已就現行樓市措施,向政府遞交建議,其中2項包括進一步放寬投資移民買港樓限制,容許將所購住宅價值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2000萬元。此外,建議將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放寬至樓價600萬元或以下住宅物業,業界普遍認為若建議落實勢進一步激活樓市交投。

政府於去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優化「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容許投資移民可購買5000萬元或以上住宅物業,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1000萬元,然而業界普遍認為門檻太高,導致政策欠缺吸引力。

消息人士透露,地建會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有關限制,容許將所購住宅價值計入投資額度,上限為2000萬元,即無論購買3000萬、4000萬或5000萬元住宅,計入投資額度最高均為2000萬元。

與此同時,今年2月底政府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放寬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由300萬元或以下住宅,放寬至400萬元或以下,刺激細價樓交投急增,不少買家為首次置業人士,最新地建會建議進一步放寬至600萬元或以下住宅。

業界普遍認為,放寬投資移民購買住宅及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建議,有助帶動樓市交投增加。
業界普遍認為,放寬投資移民購買住宅及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建議,有助帶動樓市交投增加。
今年2月底政府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放寬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由300萬元或以下住宅,放寬至400萬元或以下。
今年2月底政府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放寬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由300萬元或以下住宅,放寬至400萬元或以下。

地產建設商會就《施政報告》提交建議

現時政策詳情 地建會建議
投資移民計劃
須購買5000萬或以上住宅,其中最多1000萬可計入投資額度 可計入投資額度的住宅物業價值,上限為2000萬
100元印花稅
適用於400萬或以下物業 放寬至600萬或以下物業

可為住宅市場注入新動力

立法會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認為,政府放寬投資移民對住宅物業的投資限制,可以讓他們更靈活運用資金,並且可為本地住宅市場注入新動力;假如將百元印花稅適用樓價放寬至600萬元,將帶動成交量,令樓市進一步平穩發展。

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現時投資移民購買住宅的門檻太高,反觀港人移民至海外,購買物業的投資金額不會如此高昂,政府應調低至2000萬元較為恰當,此舉將有助帶動2000萬元或以上住宅的交投。

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放寬投資移民購買住宅門檻,能增強本港物業對內地及海外高淨值人才、投資者的吸引力,影響正面,又說近年政府從多方面積極吸納人才,除提供適合的人才入境計劃、工作崗位外,創造安居樂業的大環境屬一大誘因,有助更多國際高端人才落戶香港。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政府放寬投資移民買港樓限制,有望增加需求,對樓市影響正面,尤其是本港住宅樓價已較高位回落近30%,同時投資「磚頭」比買股票或基金等更穩陣,對投資移民更具吸引力,然而重點是能否因此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為本港經濟帶來動力。至於放寬百元印花稅徵收門檻,他認為降低置業成本有望帶動交投增加,但物業印花稅屬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相信政府未必會應允。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降低置業成本有望帶動交投增加,但物業印花稅屬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相信政府未必會應允。
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降低置業成本有望帶動交投增加,但物業印花稅屬政府主要收入來源之一,相信政府未必會應允。

現時要購5000萬樓門檻太高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表示,本港商用物業走勢未明朗,對個人投資移民者而言,仍有較高風險,所以放寬住宅的投資限制會有幫助,而現時要購入5000萬元或以上物業才合資格,屬超乎一般投資移民者的預算,相信有調整空間。此外,若放寬百元印花稅微收門檻至600萬元或以下住宅,將有助推高400萬元至600萬元住宅成交量。

業界:倘建議落實 帶動港島藍籌屋苑成交

政府今年《財政預算案》放寬100元印花稅適用樓價至400萬元,隨即牽起迴響,交投顯著增加,但主要集中在新界區。地產界人士指出,若兩項建議落實,包括100元印花稅適用樓價提高至600萬元,覆蓋層面更擴展至港島區大型屋苑,帶動交投彈升;至於投資移民購買住宅中,若計入投資金額上限擴展至2000萬元,有助推動中價豪宅成交量。

投資移民購買住宅中,若計入投資金額上限擴展至2000萬元,有助推動中價豪宅成交量。
投資移民購買住宅中,若計入投資金額上限擴展至2000萬元,有助推動中價豪宅成交量。

年初政府將100元印花稅適用樓價由300萬元放寬到400萬元,隨即刺激400萬元以下單位交投,以集中新界區屋苑為主,有助上車客外,同時加快投資者入市步伐,集中購入此類400萬元以下細價樓作收租用途,若適用樓價擴展至600萬元,將增加受惠單位的覆蓋面。

以中原代理行網頁顯示,全港現時約有3.23萬個放盤,現時叫價低於400萬元、受惠於100元印花稅政策的放盤大約有逾4400個,佔整體約14%。若按建議將門檻放寬到600萬元,受惠的放盤會大增約8300個至1.27萬伙,佔整體放盤比例逾39%。

若適用樓價擴展至600萬元,將增加受惠單位的覆蓋面。
若適用樓價擴展至600萬元,將增加受惠單位的覆蓋面。

中原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表示,若100元印花稅能放寬至500萬元,甚至600萬元,將進一步提高市場交投量,有利樓市發展,反觀現時投資移民購買住宅的門檻太高,若能調低更好,而購買住宅樓價計入投資移民金額上限調升至2000萬元,亦會加快中價豪宅單位交投量,但由於現時實際投資移民並非很多,即使政策落實,亦不會短時間大幅帶動交投,但若能有多項利好樓市政策出台,疊加效應下對整體樓市幫助會更大。

美聯住宅部行政總裁布少明相信,若400萬元至600萬元物業能受惠於100元印花稅政策,能覆蓋的單位將更多,九龍及港島的中小型市區單位亦能受惠,以現時港島藍籌屋苑如鰂魚涌康怡花園、柴灣杏花邨等,亦有樓價在600萬元以下的放盤供應。

布少明續稱,相信此舉將加快600萬元以下交投,除吸引上車客,亦能進一步迎合投資客入市需要,同時亦對此價位的單位租務需求得到正面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