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希和再度申港上市 騰訊今年3月注資 持股逾一成
發佈時間:20:27 2025-11-10 HKT
據星島環球網報道,被戶外圈稱為「始祖鳥平替」、三年賣出380萬件沖鋒衣的伯希和,於11月7日再次站到聚光燈下,在港交所更新了招股書。這家成立於2012年,由70後安徽籍夫婦打造的國產戶外運動品牌,正乘著其網紅勢頭,向「中國高性能戶外生活方式第一股」持續發起沖擊。
這是今年4月以來,伯希和第二次沖擊港交所,中金公司與中信證券擔任聯席保薦人。招股書顯示,創始人夫婦劉振和花敬玲為一致行動人,也是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約63.18%,對公司有相對控股權。公司員工持股平台——利辛利伯持股約11.10%,而騰訊投資持股約10.7%,為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星島》記者注意到,出於對國內戶外運動賽道以及伯希和發展潛力的長期看好,騰訊在伯希和首次遞交招股書的前一個月(今年3月)才完成注資,金額為3億元,頗有點壓哨進場的意味。此次投資不僅拉高了伯希和的估值,騰訊的大廠光環也照亮了伯希和的上市之路。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伯希和凈銷售額由2022年的3.51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17.33億元,覆合年增長率為122.2%。招股書指出,按2024年零售額計算,伯希和品牌已躋身中國內地三大本土高性能戶外服飾品牌,占同年市場份額的5.2%。
對單一品類依賴
營收也在逐年增長。2022年至2024年,伯希和營收分別為3.79億元、9.08億元、17.66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4.3%、58.2%及59.6%,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2761萬元、1.56億元、3.04億元,覆合年增長率顯著。 到今年上半年,伯希和毛利率為64.2%,經調整凈利潤同比增長27.3%至1.12億元,均呈持續上升趨勢。
不過,在伯希和劍指港交所的耀眼鋒芒之下,其過往的爭議與塵煙亦翻湧而來,開始接受市場的嚴厲審視。自品牌創立以來,伯希和依靠社交媒體,通過流量池和花式營銷等打法刺激了產品的銷售,但也引發了外界對伯希和「銷售費用高企」「虛假宣傳」「研發能力不足」的質疑。
據招股書介紹,截至2025年6月30日,伯希和品牌的服裝及鞋類產品包括653個標準產品單位 (「SPU」)。截至2025年10月28日,伯希和品牌共建立了四個產品系列,即巔峰系列、專業性能系列、山系列及經典系列。此外,在2019年於中國內地收購Excelsior 品牌。其中,今年上半年,經典系列貢獻了近八成營收,足見其對單一品類的過度依賴。

一組簡單的數據就足以見微知著。招股書顯示,在伯希和生意最火的2024年,其營收為17.66億元,但廣告及推廣費用就花了3.59億元,而研發投入僅0.32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設計與研發部門只有49名專業人員。而且,對於伯希和而言,“始祖鳥平替”的故事還能講多久依然存疑。
擁抱研發立身
比如有消費者表示,自己購買高端戶外運動品牌,不僅看重其品質與性價比,也是在為品牌理念、生活方式買單,這一點伯希和做得不夠「高大上」。長期來看,伯希和需要建立更強的品牌辨識度,持續創新的產品研發能力和堅實的品牌溢價能力。
好在,伯希和也愈發重視自己的短板。在招股書中,伯希和表態稱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預期將用作強化研發能力,完善增強產品設計及創新流程,增強品牌定位及品牌知名度;加強多管道銷售網絡;戰略品牌孵化和投資等。
同時,伯希和在介紹未來的增長策略時也強調稱,計劃通過增加設計及研發投入、多品類擴張及多元化產品組合推動增長;透過戶外社團參與加強品牌知名度及價值;拓展在線銷售渠道、線下門店網絡及國際市場。
從標準淘寶夫妻店,到如今叩門港交所、年入17億元的黑馬,這條路伯希和走了十三年。但這只是大型現代化企業成長的階段性一步,唯有加快從「營銷驅動」向「產品與研發雙驅動」的轉型,才能夠贏得更多投資者、消費者的心,在日益激烈的高端戶外運動賽道站穩腳跟。
《星島》見習記者 曹安潯 深圳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