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公司在港設總部 用穩定幣技術助連接全球 感嘆「科技令世界變小」 

更新時間:06:00 2025-11-07 HKT
發佈時間:06:00 2025-11-07 HKT

香港近日舉辦第十屆金融科技周吸引超過3.7萬人參與之際,金融科技公司Reap亦宣布在港設立全球總部。公司兩位加拿大華裔創始人早於7年前捕捉到傳統金融體系的痛點,決定投身金融科技(fintech)創業行列及成立Reap,希望利用科技實現全民金融服務,其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康樂文(Kevin Kang )接受《星島頭條》專訪時提到,香港和新加坡均是全球金融中心,但香港的「金融」優勢能更好配合公司的「科技」優勢,因此選擇在港發展。

盼用科技實現全民金融服務

康樂文的職業生涯始於傳統金融及投資銀行領域,曾任職於加拿大五大銀行之一的豐業銀行,期間了解到Web2及Web3企業在傳統金融體系下所面對的困難;其兒時好友郭大任則起步於三藩市的Stripe公司,隨後前往新加坡負責亞洲業務拓展。

他們於7年前發現,香港和新加坡等金融中心擁有一些資源,在世界上許多其他地區難以望及,引發他們每日深思「如何利用技術將這些環節連接起來?」雖然企業與科技聯繫日益緊密,但普遍缺乏與全球化營運所需金融基礎設施對接的能力。不過,他們相信穩定幣技術能夠做到這點,於是在2018年共同創辦Reap,務求以創新金融科技彌補缺口,利用科技實現全民金融服務。

該公司目前透過穩定幣基礎設施為全球企業提供金融連接與服務,融合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促進高效資金流動,連接不同經濟體及關鍵金融市場。其中於2021年推出融合卡支付、資金管理與支出管理的全服務平台,截至2023年底資金處理規模實現8倍增長;2025年公司已達成盈利,全年資金處理規模預計較2024年再增6倍。

發展金融科技需全球化視野

在康樂文看來,電子財產本質上是一種科技的體現,而非單純的貨幣或資產,藉助區塊鏈等前沿技術,能夠構建起新一代的支付網絡,不僅適用於金融科技企業,傳統銀行同樣能夠藉助這一系統實現高效的資金轉移。

他認為,在當前時代發展金融科技,必須具備全球化視野,以全球市場為目標進行佈局,並要利用最先進的科技。若依賴舊有的網絡,在速度與連接性上都難以滿足打造國際公司的需求。以兩個月前在非洲的經歷為例,他指非洲有大量資金流向亞洲,但透過傳統銀行進行跨境支付困難重重,金融科技則可解決這一點,「通過這樣的科技,世界變得越來越小。」

對於公司的方向,他認為在「金融科技」中更偏向於「科技」。康樂文指眾多金融科技公司朝著「金融」發展,試圖轉型為新型銀行(Neobank);他則希望透過科技打通網絡,把全球各地地方連結在一起,例如在跨境支付場景中,公司的支付API透過統一API連接全球支付網絡,提供「隨插即用(Plug and Play)」支付基建,實現大規模自動化跨境支付,同時簡化貨幣兌換,加快資金流動,提升企業全球業務效率。

選址香港因「金融」勝新加坡

另一方面,Reap昨日宣布在鰂魚涌設立全球總部,開設新辦公室,致力於以香港總部為策略樞紐,擴展於亞洲、非洲及拉美等地區的國際業務,而這個選擇正是看重香港集多貨幣流動性、明確清晰的監管環境,以及連接全球市場的網絡於一身的多重獨特優勢。

康樂文直言,7年前考慮時,就在思考哪個城市更聯通,香港和新加坡都是全球金融中心,但他認為香港在東西方聯繫方面更緊密,是通往中國的重要門戶,且有大量商業往來,特別是跨境貿易,更偏向於「金融」。新加坡的科技生態系統則高度發達,谷歌、Meta等科技巨頭的APEC總部均於當地設立,更偏向於「科技」。在綜合考慮下,香港的「金融」優勢能更好的配合Reap的「科技」優勢,因此選擇在港發展。

他又提到,有別於其他結構上依賴單一主導貨幣的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少數能支持多種主要貨幣大規模結算的金融市場,位列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額逾6,600億美元。金管局2025年資料亦顯示,全球百大銀行中,有超過70間銀行在香港設立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