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峰會|滙控艾橋智稱「Asia buys Asia」 已成全球貿易核心趨勢

更新時間:10:55 2025-11-04 HKT
發佈時間:10:55 2025-11-04 HKT

滙控(005)行政總裁艾橋智(Georges Elhedery)在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指出,「Asia buys Asia」已成為全球貿易與供應鏈調整的核心趨勢,儘管中美之間關稅等長期挑戰仍存,但「水下層面的建設性投入已在推進」,雙邊關係的「溫度」近期明顯回落,穩定性逐漸提升。

改變「美國消費」單一模式

他指出,亞洲地區內部通過區域走廊、與中東等市場的聯動,形成更緊密的內循環,為亞洲帶來額外1.8%的GDP增長,改變了過去「中國生產、美國消費」的單一模式。

科技及AI產品貢獻近半增長

艾橋智強調,科技、AI相關產品貢獻了近一半全球貿易增長,服務貿易與產品貿易協同發展,可見貿易內容也在升級,他認為,美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自給自足,這一變化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貿易格局的多元化。

未參與科技革新或被邊緣化

昨日金管局總裁余偉文預測,未來3年銀行業界對金融科技的投資,將達到每年1,000億元。艾橋智表示,滙豐及部分機構已實現香港及多個司法轄區存款數字化,包括恒生銀行私有化等舉措,彰顯把握科技與貿易新機遇的決心。他提醒,未參與科技革新可能被邊緣化,惟電子代幣等領域的監管失衡存在風險,生成式AI的算力約束與場景驗證仍處於探索階段。

瑞銀:DeFi與穩定幣存監管空白

談及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瑞銀集團董事長Colm Kelleher表示,國際監管標準不一,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屬性需要統一監管標準,否則易引發市場失衡。他續指,去中心化金融(DeFi)與穩定幣領域存在監管空白,「部分穩定幣發行者未受嚴格監管」,監管失衡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

AI領域投資方面,General Atlantic主席兼行政總裁William Ford表示,AI對經濟體系的重塑影響深遠,預計未來10至20年將逐步兌現投資回報,惟短期內存在「過度估值」現象,「目前已投入十幾萬億美元資金,但市場很難快速甄選出真正的贏家與輸家」,他強調,AI 投資需立足長遠,類似當年互聯網產業的培育過程,需經歷時間沉澱才能收穫成效。

相關文章:

李家超稱港在全球舞台重拾光芒 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香港動力」

因應海內外形勢把握政策力度節奏 人行陸磊:確保金融工具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