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工業家協會稱IP實現資產化 助吸引「硬科企」來港上市

更新時間:10:25 2025-10-08 HKT
發佈時間:10:25 2025-10-08 HKT

最新《施政報告》中提出多項措施推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IP)貿易中心」,包括推動知識產權融資、估值和保障,並加強對外推廣。關注和研究本港知識產權發展多年的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接受訪問時表示,將本港的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資產化是推動香港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最重要一步,且隨着知識產權實現資產化,將有助吸引「硬科企」來港上市。

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蔡俊杰表示,本港要成為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首先要形成知識型經濟生態,繼而才能讓技術、專利等知識產權實現資產化,即令市場意識到知識產權是具有經濟價值的資產。另外,隨着知識產權實現資產化,還能帶動本地科技產業的發展和吸引更多人才流入,和「硬科企」來港上市融資。

生態系統距成熟仍有差距

知識產權融資是知識產權貿易重要構成,但據該協會兩年前的研究報告指出,本港的知識產權融資存在商品化不足,及銀行態度保守等問題。協會當然顧問陳宇澄表示,經過兩年發展,上述兩大問題已出現初步改善,不過本地知識產權融資的生態系統距離成熟仍有一定差距,需進一步通過政策激勵與市場教育解決。至於《施政報告》提及設立知識產權融資沙盒以及讓香港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作為專利估值評估機構,相信能夠從專利質量、技術先進性、運用與保護機制、社會效益等多維度建立融資標準。

該會榮譽會長高鼎國則指出,《施政報告》還提出當局將會推薦本地企業競逐「中國專利獎」措施,由於該獎項的地位在中國猶如獲得「專利界的諾貝爾獎」,假設港企獲得該獎項,其專利的權威性和品牌認可度都會得以大幅提高。

被問及本港知識產權估值能否形成統一國際標準,蔡俊杰坦言,不同行業如AI、生物科技、潮玩的知識產權特性差異大,實際估值方法無法統一,或難以制定通用估值標準。他續稱,香港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相對年輕,缺乏足夠的歷史交易數據支撐估值模型,估值結果準確性亦待提高。

陳宇澄表示,現時香港的資產結構仍以實體資產如房地產、現金和應收帳款為主,知識型經濟如技術、專利和特殊銷售網絡等無形資產,在香港尚未得到足夠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