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廣州教席 來港做侍應 媽媽身教 鼓勵子女融入香港

更新時間:06:00 2023-11-26
發佈時間:06:00 2023-11-26

「譚仔姐姐」是香港的特有文化,尤其是現時香港有不少中港家庭,國內新移民亦憑著一股拼勁來到香港紮根尋找一個「香港夢」,有「譚仔媽媽」為子女教育,寧願放棄廣州教席,由「揸筆」的教師,來港做侍應。

自食其力「熬出頭」

現為譚仔三哥區域經理吳愛明(明姐)憶述,十多年前為了一家團聚,兒子的教育放棄在廣州做老師,以新移民來港,逼於生活壓力下,要「搵食」由餐飲做起 。

明姐指「我要給兒子來港讀書,就要適應香港的生活」,雖然廣州生活節沒那麼快,但「揸筆」的生活比較舒服,來港之後是「揸布」(抹布),加上工時較長,長期站立下令她曾想過轉份文職的工作,不過當時9歲兒子及同事不斷鼓勵下,使她繼續堅持。明姐亦勉勵兒子要融入香港,就要多學點繁體字。她直言,在香港生存,必須要付出。

現在兩位媽媽終於「熬出頭」,子女都入了大學,為幫助新移民融入香港,譚仔國際(2217)早前推出「譚仔美善基金」,當中譚仔國際員工子女教育支援計劃為該基金的首要任務。
現在兩位媽媽終於「熬出頭」,子女都入了大學,為幫助新移民融入香港,譚仔國際(2217)早前推出「譚仔美善基金」,當中譚仔國際員工子女教育支援計劃為該基金的首要任務。
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整個計劃最有趣的一部份,需要申請的大學生,去到店舖工作72小時,以體會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有多辛勞,尤其是餐飲是不停的體力勞動,又要應對客人很多不同的要求,需要眼明手快,以體現父母賺錢不易。
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整個計劃最有趣的一部份,需要申請的大學生,去到店舖工作72小時,以體會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有多辛勞,尤其是餐飲是不停的體力勞動,又要應對客人很多不同的要求,需要眼明手快,以體現父母賺錢不易。
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整個計劃最有趣的一部份,需要申請的大學生,去到店舖工作72小時,以體會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有多辛勞,尤其是餐飲是不停的體力勞動,又要應對客人很多不同的要求,需要眼明手快,以體現父母賺錢不易。
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整個計劃最有趣的一部份,需要申請的大學生,去到店舖工作72小時,以體會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有多辛勞,尤其是餐飲是不停的體力勞動,又要應對客人很多不同的要求,需要眼明手快,以體現父母賺錢不易。

另一位譚仔區域經理賀鳳英於2007年來港,當時女兒才入讀幼稚園讀K2, 「拎行街紙」的她由朋友介紹做餐飲,她指,剛入職時,譚仔都是新移民那些內地姐姐,她指希望可以靠自己「賺錢」,雖然中間奶奶患癌,但她仍是拒絕申請綜援「我覺得無這種想法,因為自己可以工作,綜援只是幾千蚊,不夠一個家庭開支。」不過她亦坦言,餐飲工作逾10小時,對於子女陪伴很少,亦感到遺憾,但是深明在香港「你不出去搵食, 屋企就沒得吃。」

譚仔設員工子女獎學金 今年頒逾160萬

現在兩位媽媽終於「熬出頭」,子女都入了大學,為幫助新移民融入香港,譚仔國際(2217)早前推出「譚仔美善基金」,當中譚仔國際員工子女教育支援計劃為該基金的首要任務,今年集團共向47名員工子女頒發合計約160萬港元獎學金,支持他們完成本地大學學位課程。

行政總裁劉達民表示,整個計劃最有趣的一部份,需要申請的大學生,去到店舖工作72小時,以體會父母在工作崗位上有多辛勞,尤其是餐飲是不停的體力勞動,又要應對客人很多不同的要求,需要眼明手快,以體現父母賺錢不易。

明姐指,兒子在三哥工作的第一個月領了逾一萬元薪金,並叫兒子捐了5000元出來,孝順的兒子亦將剩下放進銀行戶口,成為日後旅遊基金。

該計劃為集團工作滿3年或以上員工的子女提供獎學金,最高可獲該年大學學費八成的資助金額,上限為5萬元,以協助其完成本地大學學士學位課程,同時安排獲得資助的員工子女到旗下餐廳實習72小時,除了得到人工,還可藉此親身體驗父母的工作環境及辛勞,並獲取社會經驗。

該計劃於2015年由譚仔雲南米線設立,今年推廣至集團旗下所有香港業務的員工,即譚仔三哥米線、中央工場及後勤辦公室的員工都可申請,計劃成立至今,已累計向182名員工子女頒發逾580萬元獎學金。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