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威力之大「逼近地球上限」?專家回應

更新時間:08:50 2025-09-24 HKT
發佈時間:08:50 2025-09-24 HKT

今年全球最強颱風樺加沙橫掃香港,天文台在周二凌晨發出十號風球,而周三(24日)預計或會登陸中國大陸廣東沿海一帶。隨着其強度與破壞力受全球矚目,內地社交平台近日瘋傳其「氣壓已逼近地球所能承受的上限」,甚至聲稱「廣東或將遭遇人類史上最大颱風災害」,引起廣泛關注。但多位氣象專家已出面闢謠,強調這類言論「不科學、不妥當」,並未有實質依據。

颱風樺加沙最新動向及台灣災情 

根據中國中央氣象台預報,樺加沙將於24日中午至晚間登陸,屆時強度預估為颱風級或強颱風級(13至15級,風速40至48米/秒),其後將轉向偏西方向移動並逐步減弱。由於暴風圈先前已掃過台灣南端,帶來豪雨與強風,造成花蓮有堰塞湖溢流,下游橋樑沖毀,至今釀14人死亡及多人失聯,樺加沙的殺傷力令人擔心。

網傳「逼近地球上限」?內地專家闢謠

大陸社交平台近日有博主稱「樺加沙」最低中心氣壓達905百帕斯卡(MBAR),「已接近地球所能產生的上限」,引發民間恐慌。但上海亞太颱風研究中心主任湯傑及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王海平均指出,這類言論屬誇張失實。

湯傑受訪時強調,雖然「樺加沙」的確是一個強度高、體積大的颱風,具有潛在重大致災能力,但其最低中心氣壓數值仍遠未觸及歷史紀錄,更談不上「地球上限」。他指出,衡量颱風強度的標準之一就是中心氣壓,數值愈低,風力愈強。然而,自有紀錄以來登陸中國最強颱風仍為2014年的「威馬遜」,當時最低中心氣壓為890 MBAR,中心附近風速達每秒70公尺,遠低於「樺加沙」的905 MBAR。

官方定調:登陸強度遠不及歷史紀錄

中央氣象台亦表示,「樺加沙」的登陸強度預計與2018年「山竹」颱風相若,遠不及「威馬遜」當年對華南地區造成的毀滅性打擊。此外,氣象專家指出,雖然氣壓是評估颱風強度的關鍵指標之一,但單一數據不能孤立判斷颱風威力,必須結合風場結構、風暴直徑與移動速度等因素。

至於坊間傳言所謂「地球上限」之說,台灣中央氣象署曾指出,的確氣壓越低通常風速越強,但「地球上限」一詞並無科學定義,過往如1961年「貝蒂」颱風與2010年「梅姬」颱風,中心風速皆曾超過每秒80公尺,歷史記錄比「樺加沙」更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