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艦vs遼寧艦〡航母戰力/艦載機數量/作戰定位全面比較
發佈時間:13:30 2025-06-30 HKT

山東艦vs遼寧艦|作為中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與建造的航空母艦,山東艦會於7月3日至7日訪港!想知山東艦與另一航母遼寧艦有何分別?下文為您精心整理山東艦的介紹,即睇其規格、艦載機數量、與遼寧艦比較及戰略意義!
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解放軍海軍的山東艦航母,是中國海軍序列中的第二艘航空母艦,但其歷史意義非凡,因為它是中國第一艘完全實現自主設計、自主建造及自主配套的國產航母。
相較於在購自烏克蘭的「瓦良格號」基礎上改建而來的遼寧艦,山東艦的誕生象徵著中國已完整掌握航母的設計與建造能力。它不僅吸收了遼寧艦的科研與訓練經驗,更在眾多關鍵領域進行了顯著的升級和改進,正式讓中國海軍邁入「雙航母」時代。
山東艦 vs 遼寧艦:關鍵規格、艦載機數量、戰鬥力比較
山東艦在設計上針對遼寧艦的既有佈局進行了多項優化,使其作戰效能與綜合保障水平獲得實質性提升。整艘航母的上千萬個零部件,均已實現國產化。
以下是兩者的主要規格差異:
- 艦體設計與尺寸: 山東艦全長超過 300 米,擁有 14 度的滑躍起飛甲板。其艦橋(指揮塔)設計比遼寧艦更為緊湊,有效增加了飛行甲板的使用面積。
- 山東艦艦載機數量: 憑藉重新設計的飛行甲板與機庫,山東艦的艦載機數量有顯著提升。以殲-15戰機為例:
- 遼寧艦: 約可搭載 24 架。
- 山東艦: 約可搭載 36 架,增加了 50%。
- 出動效率: 甲板上設有3個起飛位,據估算,每波次艦載機的出動效率比遼寧艦提高了 15% 至 25%。
- 內部結構: 艦上設有超過 3600 個艙室,功能劃分更為現代與高效。
從訓練到實戰:山東艦的戰略部署與演習
與遼寧艦初期側重於科研試驗和人員培訓的角色不同,山東艦自 2019 年 12 月 17 日在海南三亞交付海軍以來,便直接聚焦於實戰化部署。其設計能更好地支援反潛作戰、空中預警、遠程制空等多樣化任務。
山東艦近年參與了多次重要演習,展示其遠洋作戰能力:
- 2023年: 山東艦航母編隊首次成體系、成規模遠赴西太平洋,參與了環台島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軍事演習。
- 2025年4月: 編隊再次於台島以東海域,進行跨海空兵種的聯合演練。
專家解讀:雙航母編隊的戰略意義
軍事專家宋忠平分析指出,由遼寧艦與山東艦組成的雙航母編隊,其戰鬥力的提升並非簡單的「1+1=2」,而是「1+1 > 2」的指數級增長。
他解釋,兩艘航母的艦載機數量、護航驅逐艦與護衛艦的配置各不相同,整合後的編隊在防空、反潛及對艦攻擊能力上將產生協同效應。單一航母在作戰時能力有限,而雙航母編隊能將所有優勢集中,對潛在對手形成更強大的威懾與打擊能力。
隨著中國航母戰鬥群的持續擴展,未來組建常態化的雙航母、甚至三航母戰鬥群,將有助於更有效地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並為後續新航母的入列與戰鬥力生成提供寶貴經驗。
相關新聞:
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建造方式與設計。遼寧艦是在前蘇聯「瓦良格號」航母的基礎上改建而成,而山東艦則是中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的國產航母,並在遼寧艦的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例如擁有更小的艦島和更大的機庫。
山東艦經過優化後,可搭載的艦載機數量比遼寧艦更多。以殲-15戰機為例,山東艦大約可以搭載36架,相比之下,遼寧艦約為24架。
軍事專家認為,雙航母編隊不僅是艦載機數量的翻倍,更重要的是能實現戰術協同。兩艘航母可以分工合作,一艘負責進攻,另一艘負責防禦或空中預警,形成一個更全面、更具彈性的作戰體系,大幅提升防空、反潛和攻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