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規管|立法會三讀通過 須「人車合一」、車齡上限12年 明年第4季正式營運
發佈時間:15:27 2025-10-15 HKT

立法會今日(15日)恢復二讀辯論《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當中規定網約車司機、車輛及平台均須領牌,但放寬車齡限制至低於12年;同時規定網約車不可出租,只可由登記車主本人當司機,違規車主司機及平台均須罰款最少1萬元,預計最快明年第四季正式實行。
草案最終在不記名投票下,獲在席議員過半數支持,立法會三讀通過《2025年道路交通(修訂)(網約車服務)條例草案》。
廖長江: 一次不良乘車體驗 或影響遊客對香港觀感
身兼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廖長江表示,網約車服務在內地、新加坡、英國及澳洲等國已相當普及,即使過去對網約車態度保守的日本,也於去年在東京都展開試行,允許私家車司機以網約車形式載客,並考慮接納外國網約車平台,完善相關法律制度。他強調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不應落後於趨勢。
廖長江又指,香港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長期依賴的士,然而業界服務質素屢受批評,強調一次不良的乘車體驗,可能影響遊客與市民對香港的觀感。為提升行業整體水平,香港必須積極引入競爭,改善香港的文明形象與出行體驗。他續說,引入網約車服務有助釋放私家車的運力、增加服務供應,並吸引年輕人加入行業,進一步提升服務質素,符合市民期望。
陳美寶:網約車為輔助角色 滿足多元化出行需求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議員普遍支持立法規管網約車服務,並提出多項寶貴意見,她強調規管網約車不僅是公共交通議題,更涉及創新科技與智慧城市發展,而網約個人化點對點服務,已成為全球大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政府秉持「以民為本、良性競爭、共存互補」宗旨,決心引入網約車服務法律框架,讓市民享有更多安全、合法合規的點對點出行選擇,同時推動行業現代化與年輕化,促進市民、司機及行業能夠得益。
陳美寶表示,過去數月政府全力推進立法工作,希望盡早落實規管制度,回應社會訴求。今次立法為確立原則性框架,後續將透過附屬法例進一步細化規管細節。她重申政府一貫以公共交通為本,鐵路與巴士承擔高載客量服務,而網約車則為輔助角色,滿足市民多元化出行需求,政府期望透過規管制度,使網約車成為新型個人化點對點公共交通服務,與的士並存互補,共同提升服務質素。
陳美寶表示,有議員對政府將網約車的車齡上限定為12年是否過於寬鬆。她強調,該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並已在安全與運力供應之間取得平衡。她又指,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曾參考中國內地及海外多個城市的做法,發現部分城市並未對網約車車齡設限,而是由平台自行規定;而設有車齡限制的城市,多數將上限定於十年至十幾年之間。因此,政府決定以12年作為車齡上限,希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增加行業靈活性,讓更多有意投入網約車服務的私家車符合申請資格。
陳健波:彈性保險產品研推 先收取基本保費再按載客時間計費
另一名行會成員、保險界陳健波表示,網約車問題困擾香港多年,雖市民需求龐大,但服務長期處於灰色地帶,引發不少爭議。政府提出具體立法框架,將網約車服務平台、車輛及司機納入規管,並加強打擊白牌車﹐有望為這一長期爭議帶來突破性進展。
保險收費方面,陳健波表示,考慮到不少網約車司機屬兼職性質,若保費與全職的士司機看齊,將造成不公,既影響兼職司機營運,也違背保險業按風險定價的原則。為此,保險公司正研究推出更具彈性的保險產品,初步方向是先收取基本固定保費,再根據實際載客服務時間計費。
他提及此類按服務時間收費的模式,有望降低兼職司機的入行門檻與營運成本,吸引更多元化的服務供應者。對保險公司而言,方案有助實現按風險合理收費,提升保費定價的透明度與公平性,同時促進網約車保險產品的可持續發展。

易志明倡投標網約車牌 公平競爭
自由黨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表示,多年來他與運輸業界持續要求政府立法打擊非法「白牌車」。隨著本屆政府提出立法監管網約車,業界普遍認同「的士為主、網約車為副」的立法方向,要求在引入合法網約車服務的同時,亦都必須保障的士行業的生存空間。
易志明提及自己在法案委員會審議過程中,代表的士業界提出多項關注議題,包括網約車牌照是否應通過投標發放。他留意局方回應稱暫無計劃採用投標制度,以避免炒賣行為,但易志明指出,網約車申請門檻極低,任何車齡12年以下、驗車合格的私家車均可申請,且車輛與車主綁定,炒賣空間有限,建議通過投標略增成本,以建立的士與網約車之間的公平競爭環境。
為讓乘客可享有較舒適的乘車體驗,草案建議要求網約車車輛在每次申請車輛許可證(或申請續期) 時的車齡須低於12年。司機須領取駕駛許可證,不可轉讓。申請人須年滿21歲、持有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持有一年以上私家車或輕型貨車正式駕駛執照,並在過去5年內無嚴重交通定罪記錄。
記者:黃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