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來屆立法會政黨勢力壓縮?陳克勤:拘泥黨派利益「過時」 不因議席多寡影響工作
發佈時間:07:00 2025-10-16 HKT

立法會選舉提名期下周展開,近日「棄選潮」更矚目,多名政團領袖、資深議員相繼棄選,外界關注政黨未來在立法會角色會否淡化。立法會最大黨派民建聯雖無議員年過七十,但預料部分議員要退任。民建聯主席陳克勤接受《星島》專訪時表示,該黨工作從來是面向全香港社會,議會內外都會全力推動政策,不會因為來屆議席多寡而影響工作,又認為拘泥於黨派利益是「過時」。
災後落區巡視受傷 行動不便
訪問當日,陳克勤左腳受傷行動不便,站立拍照都有點勉強。他解釋近日颱風樺加沙襲港後多次落區巡視,及後感到疼痛,一求醫後發現「疲勞性骨折」,要限制行動一小段時間,笑言作為政黨主席和行會成員,沒有任何特權,一樣要貼身了解市民所需。
議會四年總結訪談系列:
專訪︱牧師從政變社福界旗手 管浩鳴:議員要有全局觀 十年前「養貓論」證預判正確
專訪︱「北歡而散」壓力最大 江玉歡4年學懂沉穩:政治高深 拿捏時機發聲才有幫助
專訪︱議會今昔對比 邵家輝指民生政策躍進 談反對控煙無效:做政策最忌理想化
專訪︱議會新丁難爭取表現? 梁熙:「熟書」是底線 陳紹雄引「企業管理思維」
專訪︱75歲的「敢言孩子」 田北辰堅持走直選路線原因:證明老闆都可以幫基層
專訪︱「非建制」最後一人?狄志遠:自問較適合新議會生態 解釋「百日提政改」走數原因
轉型為「治理型政團」 非簡單遞信便「成功爭取」交差
陳克勤自2008年躋身議會,親眼見證議會生態走激,有人擲蕉、講粗口罵官員、包圍立法會,到後來抗議情況越趨失控,修例風波期間被拉布癱瘓。他指香港實現由亂及治,議會穩定下來,今屆可處理更多民生經濟頑疾,形容自己是議會的「見證者、參與者」,由一名普通議員做到黨團召集人、主席,會好好珍惜這份經驗。
愛國者治港下,民建聯近年轉型為「治理型政團」,陳克勤指,不能再以選舉為導向,提建議要實際可行、政府用得着,才是議員「加分」關鍵,「以前遞封信給官員、拍個照,就『成功爭取』可以交差,但現在不可以這麼表面。」
他強調,民建聯配合政府施政之餘,監察政府不會放軟手腳,舉例指涉及400億元的北部都會區區域供冷系統,他作為黨主席帶頭提出意見,要求政府調整規模,善用公帑;沙田污水處理廠搬遷項目,政府在民建聯要求之下同意分期取撥款控制開支。他形容現時行政立法關係良好,很多以前難以仔細要求政府審視的項目,都有商量空間,「以前太政治化了,(建制派)提意見時可能也要『就住』。」
他又指,從無收過所謂「溫提」要求減少發表意見,民建聯亦無黨友反映過此現象:「只要議事論事、不無中生有、不譁眾取寵、不人身攻擊,不要走歪路,提意見的空間很多。」

拘泥黨派利益「過時」 須協作導向
近日多位資深政黨人物先後棄選,民建聯作為議會最大板塊,據傳亦有數名議員未能連任,可以預期政黨在日後議會勢力無可避免受影響。
不過陳克勤表明,他向黨員有明確要求,做事應只考慮該議題對香港是否有益,不應局限於黨派門戶之見,若其他板塊有人很擅長,不妨合作做,簡言之是「協作導向、不刻意博眼球」,做事時也不會因為議席多少而改變方針。「我們就算是最大黨,跟進議題時都不會『爭做大佬』,經常都聯同其他政團或獨立人士推動議題。銀髮經濟、人口和社福政策、低空經濟,我們都是建立個平台,找來其他議員或持份者一起做。」
他指,這種「協作導向」亦是民建聯轉型為治理型政團的重要特性之一,「我們黨內舉辦的培訓班,參與者三分之二都不是黨員,培養政治人才從來不局限於一個黨內,為事情好,不應拘泥於黨派利益。」
陳克勤指,單靠政黨自身力量,哪怕黨員再多,都會有局限和盲點,但建立良好的平台,聚集有能力的人一起推動政策,就可最大化香港的整體利益。有了這個成熟的政治素養,民建聯自然也可獲益,廣納意見完善自己的政策主張。「直白點說,單單看重黨派利益,這已是一個過時觀點。這種轉型亦不是刻意為了適應政治環境變化或是所謂『自救』,而是民建聯因應由治及興的需要,轉型為治理型政團,本身就要朝這個方向走。」
不過,議席與資源、影響力息息相關,陳克勤稱政黨當然希望議席越多越好,但也要視乎政綱能否得到選民認可,民記會努力爭取選民支持。但他重申,治理型政團、協作導向的工作,不會因為議席多寡變化而改變。

行會「箍票」主要責任在局長
對於多名兼任行會成員的立法會議員不再參選,同是行會成員的陳克勤認為,非官守議員要負責「箍票」,只是其中一種看法,強調向各黨派議員解說政策,最大責任人是各政策局長,雙料議員充其量是輔助角色。他觀察到,過去立法會選舉結束後,特首有機會微調行會成員名單,最終決定權在特首身上,因為行會任期與政府看齊,而非與立法會綑綁。
他特別提到,廖長江、陳健波等雙料議員,過去反對派拉布最猖獗、議會最混亂時,在建制派內領導眾人「度橋」應對,熟悉議會運作,都是「功力深厚」的前輩,對他們退任相當不捨,但亦尊重其決定。至於其本人意向,陳克勤稱民建聯參選名單仍有待執委會下周通過。
記者: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