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4招應對孩子於危機後的初期反應 面對災難新聞教育心理學家3步情緒支援指南
更新時間:10:55 2025-11-27 HKT
發佈時間:10:55 2025-11-27 HKT
發佈時間:10:55 2025-11-27 HKT
大埔宏福苑五級火警造成多人傷亡,新聞畫面與消息迅速傳播,家長們感到莫名心痛,亦可能對與大人們一起觀看新聞的孩子造成情緒上的衝擊。面對災難事件,孩子即使沒有親身經歷,但也可能會感到害怕、困惑或悲傷,此時家長的陪伴與引導尤為重要。面對孩子於危機後的初期反應,心見教育心理服務heartkindle.ep 註冊兒童及教育心理學家黎詠琦 向家長建議應對的4個方法;另有教育心理學家建議3步支援孩子情緒指南,協助孩子在觀看重大火災新聞後重建安全感。
家長4個方式應對孩子於危機後的初期反應
大埔火災讓全香港人深感痛心,對於心智發展尚未成熟的孩子,家長需特別關注其情緒反應。尤其是對於那些居住在該大廈的居民、曾經身處火災現場的孩子、目擊火災發生(無論是親身體驗還是透過畫面),以及有親友居住在該大廈的兒童和青少年,更應給予關心與支持。註冊兒童及教育心理學家黎詠琦建議當遇上孩子出現危機後的初期反應,家長可以以下4個方式應對及處理:

(圖片來源:PhotoAC)
1. 情緒波動
- 孩子可能會感到焦慮、悲傷或憤怒。讓他們知道這些感受是正常的,並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情緒。
2. 行為改變
- 注意到孩子的行為變化,如退縮、易怒或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保持耐心,多給予他們支持與關心。

(圖片來源:PhotoAC)
3. 身體不適
- 孩子可能出現頭痛或肚痛等身體不適,這些通常是情緒困擾的表現。鼓勵他們多休息,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4. 安全感的重建
- 提供穩定的日常生活安排,讓孩子感到安全。與他們建立開放的溝通,分享你對他們的支持。 心見教育心理服務 註冊兒童及教育心理學家 黎詠琦
3步支援孩子情緒指南
由教育心理學家製作的繪本《火災與我們的感受》,用最溫柔的方式告訴幼兒:有害怕、難過的感覺很正常,而大人就在身邊陪著你。除了繪本,亦附有3步「守護孩子情緒指南」,家長可跟著以下3個步驟,幫助孩子重新找回安全感。

由教育心理學家製作的繪本《火災與我們的感受》,用最溫柔的方式告訴幼兒:有害怕、難過的感覺很正常,而大人就在身邊陪著你。(圖片來源:《火災與我們的感受》)
點擊圖片瀏覽繪本《火災與我們的感受》:
第一步:家長可以做的支援行動
當孩子接觸到相關新聞時,他們可能會出現各種情緒反應,如恐懼、悲傷或不安。這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接納與確認」這些感受,記住要「先穩住自己,再穩住孩子」。

(圖片來源:PhotoAC)
1. 接納與確認情緒
- 告訴孩子,感到害怕、難過或擔心是「很正常」的感覺。大人也會有這些感覺。
- 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恐懼(例如說「不要怕、沒事的」),而是說「我知道這真的很難過」。
2. 過濾媒體資訊
- 孩子有權選擇「不看」。主動減少孩子接觸令人緊張、緊繃的媒體內容。
- 避免在孩子面前進行激烈的討論,用適合孩子理解的語言解釋事實。
(圖片來源:PhotoAC)
3. 維持日常規律
- 讓孩子的作息(如準時吃飯、睡覺、玩耍)維持穩定,這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來源。在混亂的情況下,規律代表著「生活一切正常」。
4. 聚焦「幫手」與希望
- 強調有許多勇敢的人(消防員、醫護人員)正在努力幫助他人。
- 持續地關注受傷者正在接受最好的照顧,將焦點從「災難」轉移到「救援與互助」。
5. 提供陪伴
- 多給予擁抱,耐心傾聽。
- 有些孩子可能不太懂得表達心情,我們只要理解並待在他們身邊,就能帶來安定感。
第二步:家長關懷金句(參考開場白)
也許家長的情緒也不太穩妥而不知道該說甚麼安慰孩子時,可試試以下的開場白來開啟對話或提供安慰:
1. 開啟對話類
- 「關於那個火災的新聞,你心裡有沒有在想什麼事情?」
- 「我看到新聞心裡也有點難過和擔心,你呢?你有什麼感覺?」
(圖片來源:PhotoAC)
2. 提供確認與安慰類
- 「覺得害怕真的沒關係,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在這裡陪你。」
- 「如果你想要抱抱或者想說說話,隨時都可以來找我。」
3. 建立安全感類
- 「看看我們的家,現在這裡很安全,爸爸媽媽會一直保護你。」
- 「雖然發生了不好的事,但有好多勇敢的消防員叔叔和醫生阿姨在幫忙喔。」
第三步:孩子可以做甚麼來感到安全
在孩子情緒穩定後,可以進一步引導他們以正向方式抒發感受,可以以下6個方式讓孩子感到安全,並將注意力轉向「幫助與希望」。
(圖片來源:PhotoAC)
點擊圖片瀏覽讓孩子感到安全的6個方式:
資料來源:註冊兒童及教育心理學家IG@heartkindle.ep、網上資料
最H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