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想孩子越來越聰明 父母必做的3件事︳兒童心理
發佈時間:13:26 2025-11-08 HKT
根據哈佛大學研究,要教出越來越聰明的孩子,其實只需要簡單地做到三件事,各位爸媽不妨參考。
1. 耐心地向孩子解釋各種事情
有時候當孩子整天向我們發問:「為甚麼會這樣?」、「為甚麼我們要這樣做呀?」有時候家長會覺得孩子很麻煩,但是我們要盡量按捺自己的不耐煩,千萬別衝口而出說:「我叫你做,你就做啦。」或「別再問為甚麼了!」我舉一個例子,如果孩子認為,我不應該偷吃眼前的曲奇,純粹是因為媽媽叫我別偷吃,那麼如果媽媽或是其他長輩不在孩子身邊時,他很容易會因為衝動而偷吃眼前的曲奇。

哈佛大學提醒我們,比較好的做法是教導孩子不同行為會對自己及身邊的人所造成的影響,例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我知道你很想要吃眼前的曲奇,但是因為曲奇裏有很多糖分,糖很容易使得我們不能專心,而且你要記得這一盒曲奇是我們一家人一起分享吃的,如果你偷吃了,弟弟和妹妹就會少了曲奇可以吃,他們會不開心的。」只要我們有耐性地解釋,孩子就會慢慢學會,自己的行為原來會對自己和他人帶來影響。

2. 對事不對人
在教導孩子時,我們要避免說「衰仔包」或「怎麼你這麼頑皮的呢?」。因為 「頑皮」或「衰仔包」這些字眼其實是對人不對事,孩子聽到這些話後,不會清楚到底自己做錯甚麼,所以比較好的說法是:「我知道你現在這一刻很沮喪,但你也知道我們在這個家是不會打人的,所以我不容許你打妹妹,不如你試試用其他方式來讓妹妹知道你真正想要跟她說的話。」

同樣地,當我們稱讚孩子時,也要對事不對人,如盡量避免說「叻女」、「醒目仔」,因為稱讚完孩子後,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做對了甚麼而得到稱讚。自然而然,更難讓孩子再做出同樣的好行為,也更困難去重複做好行為。你想要看到的良好行為,比較好的方式是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偷吃那一塊曲奇,我看到你在按捺着自己沒有偷吃,你做得非常好,媽媽為你感到驕傲。」通過你的言語,孩子便會知道他其實是有能力按捺自己的衝動性行為。這種對事不對人的讚賞方式,也會更容易幫助孩子重複自己做得好的行為。

3. 多跟孩子溝通
多陪伴孩子講不同故事對孩子有利而無害。兒童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儘管只是數個月大的孩子,其大腦仍未明白所有詞彙的意思,但當他能夠聽到不同的詞彙時,其實已經在慢慢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孩子對於不同詞彙的認識深度也會慢慢增加。所以這一步,其實是為了孩子未來語言發展建立一個良好基礎。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陪伴孩子探索不同的詞彙,當然也包括情緒詞彙,並且一起探討:你今天高興嗎?發生了這件事後會否導致你有點沮喪?

當我們在生活中觀察到不同的小事時,都可以多分享給孩子,譬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你看到那個男孩嗎?他跌倒了,好像摔破了膝蓋,他現在應該是很傷心,也可能很希望父母能夠抱他一下,好讓他感到好過一點。」你可以想像自己是孩子在這個萬千繽紛的世界中的一位導遊,在你的帶領下,他們能夠通過好奇心來探索世界。慢慢地,因為你用耐心來栽培孩子,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聰明。培養孩子的智慧不止於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以耐心和適當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大家日常請多套用了。

Dr Rosa Kwok 兒童心理學博士
從事兒童早前教育研究超過12年,現正在英國的一所大學擔當兒童心理學講師,療瘉各位因培養孩子而煩躁不安的爸爸媽媽。

教育文章:https://drrosakwok.com/blog/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DrRosaKwokTV
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rosakwok/
相關文章︳沉迷手機︳研究:64%幼童每日螢幕時間超過1小時 2招助孩子養出健康使用手機習慣 ︳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你的孩子是哪種天才?3分鐘發現子女黃金優勢 讓孩子在擅長領域綻放光芒︳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哈佛大學研究:想孩子成功父母必做的2件事 任務難度平衡點是成功關鍵︳兒童心理
相關文章︳哈佛大學研究:5類食物令孩子越食越蠢 這個快餐店受歡迎食物有份︳兒童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