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 以學生為本的遊學安排 從中培養品德和學習溝通︳蔡世鴻校長隨筆

更新時間:20:12 2025-10-28 HKT
發佈時間:20:12 2025-10-28 HKT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不恰當,如果現在有人向我說這話,我會回他一句:「Why not both? 」

不一樣的學習

眾所周知,現在的小學要到內地交流,中學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也要求學生進行內地考察,所以學校每年出團確實不少。有人問我學校太多交流,那是否不務正業?我會說交流也是學校的正業,因為有些課題確實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舉個例子,談到國家的航天發展,大家都知只有中美可互相比肩,但要學生深入了解,倒不如帶他們到文昌發射場感受一下,那才明白祖國是如此偉大。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教育局一直強調內地交流是學習活動,個人覺得這訊息應向老師和學生強調,試問學校為甚麼要帶學生遠遊?就是要學習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特色。最近我去了杭州兩次,第一次是去談學校合作,第二次是探路,看看帶學生去杭州時有何好玩的地方。如你問我杭州有何特色?它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單是西湖便夠你玩足一天;但我更醉心他們的科技發展,所以這兩次探路,我去了看宇樹機械人,單看機械人表演已很吸引,但我要求讓學生學習簡單操控,所以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他們提供的機械人課程;我還跑去探訪了一所從事低空經濟的公司,你們以為他們主要是運送外賣嗎?錯!他們主要是用無人機來運送緊急血包,這是我從沒想過的,所以我決定要帶學生去探討這門新行業,當然我們也會去參觀亞里巴巴和宋城,你說內地交流值得辦嗎?絕對值得。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九月我也參加了一團山東之旅,有甚麼看頭?我是去參加9月28日的「祭孔大典」,即是向孔子致敬。這個祭孔大典每年都會舉辦,但過程絕不馬虎,當日現場參與嘉賓約八百人,人數不少,場面壯觀。除此之外,我們更參觀了孔廟、趵突泉、大明湖,都是與歷史文化有關的,如結合學校課程,相信可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有時我靜下來想,覺得我們十分幸福,因為我們生於中國強大的年代,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應該讓學生認識、了解和驕傲,這正是國民教育的目的,也是學校的責任,所以籌辦境外學習交流團,是正常的學習活動,也是學校的「正業」。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學生為本的安排

最近教育局進一步優化內地考察活動的安排,從隨團教學人員角色與責任,到行程的通盤規劃,從緊急應變,到危機處理,就不同情境都提供了範例,可謂面面俱到。有人認為當中的規條很多,個人覺得是合理的,都是防範於未然。如「學生不應在行程中自行購買食物或飲品,不應擅自離開酒店外出,不可單獨行動,不可擅自使用酒店內的設施……」,看似令學生沒自由,規管太嚴,然而深究其理,不難發現每項規定背後,都蘊含着「學生為本」的育人初心 — 非為束縛,旨在護航。作為一名校長,個人認為這些提醒讓帶隊老師和學生有所警惕,絕對合情合理,也令家長放心,始終帶着一大班學生到異地,不可以只要自由和開心而不顧他們的安全。當我們為學生繫好安全帶,他們方能在認識國情的航程中,自信和盡情地翱翔。在此我也叮囑各帶隊老師,帶團時勿掉以輕心,就算學生覺得沒問題,我們卻要防止問題的出現,責任可是不少的。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教育局既然更新了內地考察活動的安排,還望學校及教學人員細心參考,用心依從。其實帶領學生到內地交流,除了是國民教育,也是品德教育和學習溝通,我們在遊學時要教導學生遵守規則、尊重別人,也要教導他們欣賞不同地方的文化生活,如學生只說「我喜歡」、「別管我」、「我要有自由」,以為自己還是家中的寶貝兒,那乾脆叫他們不要隨團好了。

 蔡世鴻 -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長沙灣) 校長
教育評議會主席,擔任校長20年,喜愛寫作,亦為教育局STEAM 小組委員。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長沙灣) 校長蔡世鴻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 (長沙灣) 校長蔡世鴻

相關文章︳AI世代可怕嗎?與DeepSeek鬥智 校長對DeepSeek的4大想法︳蔡世鴻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AI新世代下教與學的4大改變:以AI提升學習能力︳蔡世鴻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談《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回顧不幸往事 法例定下仍需大人遵守、認識與執行︳蔡世鴻校長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