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動物加入課程體驗自然 學校設「動物園親身接觸感受生命︳顏鎧銘校長隨筆

更新時間:18:27 2025-10-20 HKT
發佈時間:18:27 2025-10-20 HKT

有時候,我很佩服學校的老師,他們偶爾就會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這次是孵蝴蝶。早前有學生在學校的長枱上找到一條毛毛蟲,也許和平日所見的昆蟲不太一樣,他們將毛毛蟲送到了老師的手上。換着其他學校的老師,大概會把毛蟲送回花園,或者隨手處理掉吧?但通德的老師卻找來樹枝與空盒子,把小毛蟲飼養起來。小毛蟲也沒有令人失望,幾天的光景,便開始吐絲成蛹。又靜待了十多天,小毛蟲終於破蛹而出,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

那天下午,我看着老師們打開盒子,拿起載有蝴蝶的樹枝,在空中輕輕揮動。起初小蝴蝶還是一動不動,隔了一會兒,牠突然揮動雙翼,在花園盤旋了幾圈,便消失在天空中。那一刻,我竟有點感動。不單是看見蝴蝶破蛹成功,更是因為學校的師生展現出的一份關愛。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學校裏的「動物園」

學校位處鄉郊,經常有來自四周的「訪客」,有迷路的相思鳥,也有初生的小貓。後來學校推行森林課程,飼養動物自然成為了課程之一,於是學校多了豹紋守宮、鬆獅蜥蜴、甲蟲、烏龜等小動物。學校的飼養箱越來越多,佔據的地方也從課室延展到教員室、花園、操場,就連今年新改建的科學室,也特意預留了一排飼養櫃給牠們。難怪有些來參觀的家長說:「這裏好像一個動物園。」

(圖片來源:fb@通德學校)
(圖片來源:fb@通德學校)

這成果大抵遠超我們當初的預期。飼養動物不是新奇的事情,很多學校都有,甚至會專門改建一間特別室去養動物。我們最初也只是抱着嘗試的心態,看看養動物可以帶來怎樣的效果。沒想到,隨着將飼養動物加入課程之中,我發現學生的表現遠超預期!

(圖片來源:fb@通德學校)
(圖片來源:fb@通德學校)

也許是學校細的好處,學生很容易接觸學校的動物。課室、花園、操場,每個小息都總有學生圍在一起看烏龜、守宮。除了負責照顧的班級外,其他年級的同學也不難接觸這些小動物。久而久之,我發覺學生們對動物與自然漸漸多了一份關懷。有時到郊外活動,學生會更自覺去愛護環境;有時在學校見到不同的昆蟲,他們會更願意去認識和保護(除了那些令人煩擾的蛟子);甚至那些平日粗心大意的學生,也從不會忘記餵守宮。

(圖片來源:fb@通德學校)
(圖片來源:fb@通德學校)

我一直很重視從經驗中學習,有些知識是從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累積而來的。你可以從文字、圖像、影片中知道一條毛蟲怎樣轉化成一隻蝴蝶,但當你親眼看見一隻破蛹而出的蝴蝶拍翼起飛,又或者拿着蝴蝶破蛹後留下的蛹殼,感受自然的奇妙,那體會是不一樣的。

 

通德學校顏鎧銘校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通德學校顏鎧銘校長(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通德學校顏鎧銘校長
學生稱呼為顏色筆校長,深信教育可讓孩子變好,孩子可讓世界變好,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積極推動「森林課程」及「校園關愛文化」,願每個孩子在成長旅途上綻放異彩。

相關文章︳未能入讀心儀學校怎麼辦?3個方法讓孩子明白成長路上不孤單︳顏鎧銘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逆風」才更容易起飛!3招增強孩子心理韌性培養抗逆力︳顏鎧銘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學習是自然而然的事 助孩子抓緊學習動機和嘗試機會︳顏鎧銘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熄電視」學節制玩桌遊代手機 訓練孩子這3方面能力︳顏鎧銘校長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