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無功課日│樂華天主教小學特色親子功課融入幸福元素 5個正面影響
發佈時間:07:15 2025-10-20 HKT

學校無功課日︳不止直資推動無功課日,很多津校也身體力行。樂華天主教小學(下稱樂天)每學段選取一天為無功課日,全學年共三天,邱寶褀校長說:「學校將無功課日定義為一個讓學生暫時放下書本作業,改而投入生活體驗與家庭互動的特別日子。這天學生不需完成傳統的書面作業,也並非『甚麼都不做』。」學校透過別具意義的「親子功課」,鼓勵學生與家人一同參與活動,培養關愛、責任感與文化認同。
幸福元素融入概念
說到樂天推行無功課日的因由,邱校長說身為天主教學校,當然重視天主教價值觀教育,故想透過正向心理學大師沙利文博士的幸福元素(PERMA),結合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Core Values of Catholic Education),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正確價值觀。「沙利文博士認為幸福由五個元素組成,即正向情緒(Positive Emotion)、全情投入(Engagement)、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生命意義(Meaning)和成就感(Accomplishment),而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就是第六元素『C』,藉此引導學生成長。」

同時樂天是《4Rs精神健康約章》的行動學校,因此着力營造有利學習的正面校園環境和氛圍。「當中一個活動就是『樂天好精神活動』,包括剛完成的開學好精神活動、生日慶祝、考試前後的打氣和成果分享慶祝會,以及無功課日。」

每學段一天的無功課日安排,邱校長是基於學校的價值教育主題與學生成長、家庭互動的需要作出考量。「這三天的日期選擇,亦有策略地配合學校的節慶與價值觀教育重點,例如第一學段的無功課日與主保聖人瞻禮(紀念日) 相連,鼓勵學生以行動實踐聖人精神。第二學段則配合元宵節,透過親子製作湯圓,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第三學段則結合世界閱讀日,鼓勵學生與家人共讀。
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在不同時段有均衡的學習與休息,而活動後連結的家庭活動,學生也可在生活中實踐價值觀、促進親子關係,也讓家庭在價值觀教育中擔當重要角色。「比如學校主保聖人瞻禮活動後,我們鼓勵同學當晚要動手做家務,實踐聖人的關愛精神,至於元宵節,同學先在學校學整湯圓,當晚便能與家人一起製作,溫馨團圓。來到世界閱讀日,親子共讀後翌日,同學會跟老師和其他同學分享閱讀心得,延伸閱讀氛圍。」

5個對學生正面影響
樂天的無功課日已經進行了多年,邱校長不諱言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超出預期的正面影響,更希望透過這安排,激發家長重新看待功課與學習的關係。「我們鼓勵家長將親子功課視為一種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同學回家後分享校園活動所學,從而培養表達能力與自信心,令親子關係更進一步,家長亦更為了解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校的教育方向。」

1. 親子關係明顯提升
- 學生與家人共同完成「親子功課」,讓家長更為了解孩子的學習內容,促進家庭成員間的溝通與情感連結。
2. 表達能力與自信心增強
- 透過與老師分享親子活動的過程與心得,提升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也讓他們在非學術性的情境中建立自信。

3. 老師更了解學生家庭背景
- 透過學生的分享與活動成果,老師能更全面認識學生的家庭環境與生活方式,有助日後的個別關懷。
4.融合 節慶文化與價值觀教育
- 活動設計配合了不同節慶,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文化與信仰的意義,深化了價值觀的實踐。

5. 省減學業壓力
- 無功課日讓同學獲得喘息空間,繼後能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有效提升精神健康。
後記:校長做功課乖唔乖?
「小時候是上午班學生,放學後吃過午飯便立即做功課,養成了良好的時間管理和自律習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不會輕易放棄,會主動請教同學,透過交流互動,亦建立了珍貴的友誼。」此外,邱校長還有朗讀課文習慣,不但提升語感和理解力,更有助記憶,默書時自然事半功倍。「這些學習方法簡單而非常有效,希望同學們也能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勇於發問、勤於練習,在學習路上穩步前行,收獲知識與成長。」
交齊功課有雪糕食
整個學年有三天是零功課,所以其他日子,同學當然要交齊功課。樂天一直實行「交齊功課獎勵計劃」,獎勵經常交齊家課的學生。「學校希望透過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自律自覺、負責任的精神,養成交齊功課的好習慣。」
班主任每月定期檢查學生手冊,每月交齊功課的學生,老師會在eclass為他們增加積點作獎勵,該積點屬於「樂天好孩子獎勵計劃」的一部分,可用於學期末換領可用於學期末換領不同的獎勵項目,包括體育放題、夏水禮、穿便服上課或升降機全日通等。「當上、下學期考試後,訓輔組會統計每個學生在該學期的表現,交齊功課次數達標(約佔上課天95%)的學生可獲發一張雪糕換領券,在指定日子內換領一客雪糕。」有雪糕食,請問還有甚麼理由不交齊功課呢?
文:劉佩樺 圖: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學校無功課日│嶺南大學香港同學會小學每月一次「無功課日」鬆綁學業壓力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