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碰上青春期!中醫食療+調養法化解家庭矛盾 附疏肝健脾湯/安神香囊製法︳親子健康
發佈時間:10:24 2025-08-16 HKT

更年期調理︳「你好煩呀!」「點解你仲未瞓?仲唔溫書?」這些充滿火藥味的對話,在許多有青少年的家庭中已成日常。當更年期父母遇上青春期子女,兩代人的情緒就像炸彈般一觸即發。中醫認為,這種家庭衝突的根源,主要是肝腎功能失衡與氣血失調所致。
肝鬱化火令情緒易波動
《黃帝內經》指出:「女子二七天癸至……男子二八,腎氣盛……」即女生約14、15歲,男生約16、17歲,此時身體快速發育,腎氣充足,肝氣如樹枝升發,但情緒也容易波動;另一方面,女性以七年為生理週期,「七七……天癸竭」的更年期生理變化,男性以八年為生理周期,「七八……腎藏衰」的機能退化,讓更年期的父母生理及心理上承受着不少壓力。當兩種極端狀態相遇,便形成不同的家庭矛盾。臨床上常見這樣的案例:潮熱盜汗的更年期母親,下班後看見沉迷上網打機的兒子,壓抑的怒火瞬間爆發。在中醫看來,這正是肝鬱化火的典型表現。與其針鋒相對,不如採取「疏肝解鬱」的智慧。
更年期父母的中醫調養法
對於更年期父母,中醫建議從滋陰疏肝、養心安神入手。飲食上可多食用百合、淮山、蓮子等安神養陰食材,避免辛辣燥熱之物及減少熬夜。此外,每天可進行適量運動,如快走、游泳、太極等,不僅有助於身體調養,更能增進心情舒暢。日常培養個人興趣,建議放工後多參加喜歡的活動,避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子女身上,這樣能減少因對子女過分關注而產生的壓力。

面對子女的不當行為,與其即時指責,不如待雙方冷靜後再好好溝通。中醫強調保持情緒平穩,譬如可適度按壓合谷穴、神門穴等穴位,有助安神助眠。如有難以入睡、心煩易怒等症狀,還可以考慮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加味逍遙散等傳統方劑進行調理。
青春期子女的身心調理
至於青春期子女,中醫認為他們肝火偏旺,容易情緒激動、長痤瘡或失眠。此時應注重清肝火、健脾胃,例如可適量飲用菊花茶及多飲健脾湯水(如薏仁紅豆湯),並鼓勵孩子多運動,譬如球類活動、跑步、舞蹈等,協助釋放體內積壓能量。另一方面,可嘗試調整作息,減少熬夜,有助穩定情緒。

情緒和壓力管理也同樣重要。家長可以多傾聽、陪伴孩子,營造開放與支持的溝通氛圍。必要時可諮詢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使用疏肝理氣藥物,如柴胡、酸棗仁、佛手、玫瑰花等中藥,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

診室外的心靈良方:食療與自製香囊
除了使用疏肝理氣藥物,也可以配合簡單的食療與自製小香囊,用以紓解心靈。

點擊圖片瀏覽疏肝健脾佛手瓜湯與疏肝解鬱安神香囊製法:
日常與情緒管理的重點
中醫同時強調「治未病」與「整體調和」,平常可多親近自然,練習深呼吸、靜坐、芳香療法等,配合適度鍛煉和均衡飲食,都是增進家庭和諧的要素。總結來說,更年期與青春期的碰撞雖帶來挑戰,卻也是家庭共同成長的契機。運用中醫調理手段,輔以家人的互相體諒和包容,便能化危為機,守護珍貴的親情關係。

註冊中醫師陳翠萍
香港註冊中醫師陳翠萍,從小受母親薰陶,對於養生和治未病的概念根深柢固,同時亦受到多位著名教授啟蒙,醉心於中醫藥學研究,多年的臨床經驗成就了一套獨特見解,主攻內科和腫瘤。陳醫師同時亦作為三名小孩的媽媽,對育兒和中醫兒科保健也有相當心得。陳醫師曾多次獲邀與不同機構主持中醫講座,亦常於各大社交媒體分享中醫養生及治病之道。

相關文章︳為何女士易水腫?中醫:一方法分辨是肥還是水腫 戒掉一飲品可改善、附祛濕湯水︳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親子健康︳媽媽養生必讀!中醫:養脾胃改善頭痛變靚啲!附3個養生早餐食譜推介
相關文章︳少做8件傷「心」事 中醫:成日躁底易傷心 推介2款簡易護心茶︳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抗抑鬱︳中醫調節情緒疏肝解鬱學「加減題」這些都是「安神藥」!附簡易養心安神湯食譜︳親子健康
相關文章︳夏日冷氣病6個預防法 中醫推薦3大食療增強免疫力 冷氣病VS普通感冒點分?︳親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