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科︳告別常識科 小一、小四先推行科學科 4大學習範疇+2大課程重點
發佈時間:07:15 2025-08-13 HKT

小學科學科︳不知道正閱讀本post的家長們,有多少人小學時讀過「社科健」(社會、科學、健康教育),甚或更遠古的「社自健」(自然科學)呢?1997年,當時教育署將「社科健」整合為常識科,中英數常因而成為小學四大主科;及至2023年,教育局宣布常識科於2025 / 26學年起分拆為科學科和人文科。一直只聞樓梯響的改革,終於進入倒數階段,而家長內心亦也許有100個疑問,現在一起拆解吧!
小學科學科小一、小四先實施 2027年六級全實行
本年九月份新學年起,分拆後的科學科先於小學一、四年級實施,然後逐級推廣到2027 / 28學年,將完成所有級別的過渡。根據教育局的課程框架,科學科將涵蓋四個學習範疇:「生命與環境」、「物質、能量及變化」、「地球與太空」及「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共設15個主題,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精神,同時強調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之間的關係。聽落有點複雜?或者我們看圖表會更清晰。

4大學習範疇
1. 生命與環境:學習人體健康,亦涵蓋生物的特性、生態系統、生命的延續、生物與自然環境的相互關係等。

2. 物質、能量和變化:探討物質的特性和變化、能量的不同形式和傳遞、力和運動等。

3. 地球與太空:學習地球的特徵和資源,氣候與季節、太陽系和宇宙的相關知識。

4. 科學、科技、工程與社會:了解航天與創新科技,以及科學過程和科學精神。

小學科學科課程重點
1. 科學探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運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究,尋求答案和發現知識。
2. 工程設計與創新:學生透過設計模型、產品,了解科學及科技與日常生活的連繫,培養創造力和創新思維。

課程內容例子
老師教導「植物的生長」課題時,為針對不同的科學統一概念與跨學科概念,提出以下的關鍵提問:
科學統一概念 / 跨學科概念 | 關鍵提問句 |
系統和組織 | 植物有哪些不同部分?要是缺少了某一部分,對植物有甚麼影響? |
證據和模型 | 以實驗證明植物生長需要陽光 |
變化和恆常 | 植物的生長由種子發芽開始,經歷甚麼變化? |
形態與功能 | 植物葉子的形狀,與其生長環境有何關係? |
物質與能量 | 植物從哪裏獲得能量生長? |

評估方式 鼓勵多元化
即使不同學校各有評估標準,但常識科多年來於家長心中可說是「最有得溫」的科目,變革為科學科與人文科後,教育局對兩科的評估方式都是鼓勵多元化,而科學科為了顧及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能展示所學,認為紙筆評估只是眾多評估方式的其中一種,特別在小一和小二更應盡量避免筆試,可考慮以教師提問、口頭匯報、實作評估、工程模型 / 產品設計、科學日誌、學習歷程檔案、專題式學習、作品展覽及跨課程閱讀等多種方式,力求減輕學業壓力;家長個心有無定少少?

文:劉佩樺 圖: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人文科不再着重背誦抄寫 課程內容/授課模式/評核方式全方位解構︳小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