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手機︳日研究:學童每日玩手機x小時成績表現即變差 日用超過3小時大腦發育停止 3招防手機成癮

更新時間:15:54 2025-07-21 HKT
發佈時間:15:54 2025-07-21 HKT

沉迷手機︳今時今日人人機不離手,就連小朋友也擁有個人的智能手機,本為方便孩子學習,也有助家長追蹤小朋友行蹤,但就令不少孩子沉迷於手機世界,更有指香港學生平均每日使用手機4小時,放假更用上6小時!過度使用手機會令學童的學業表現及大腦發育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日本一項長期研究顯示,學童每日使用手機超過1小時,學業成績便開始下滑,如使用超過3小時,即使再努力學習也「學咗等於無學」,會令大腦發育停止!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沉迷手機︳日本研究:用手機1小時成績開始下滑 用3小時學習歸零

日本腦科學家、東北大學發育、老化與癌症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從2010年開始,針對日本宮城縣仙台市合共7萬名中小學生的生活習慣和學業成績進行了追蹤調查。這項長達10年的調查中發現,學童每天觀看電視、智能手機、遊戲機等螢幕時間超過1小時,會導致學習成績降低;而用上超過3小時,就算用更多時間溫習、有充足睡眠,亦未能改善已下滑的學業成績。根據研究顯示,使用手機少於1小時的學童,有超過70%能能取得50分或以上,而使用手機2至3小時的學童,則跌至20%,至於使用超過3小時的學童,更沒有人取得50分以上,足證手機使用對孩子學習力構成干擾。

日本腦科學家、東北大學發育、老化與癌症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圖片來源:www.idac.tohoku.ac.jp/kawashima_site_ja)
日本腦科學家、東北大學發育、老化與癌症研究所教授川島隆太(圖片來源:www.idac.tohoku.ac.jp/kawashima_site_ja)

沉迷手機有礙大腦發育 

研究亦同時監測了223名學童的大腦,並因此而得出驚人的結果!研究小組利用核磁共振(MRI)觀察孩童腦部發展情況,發現孩子上網時間越長,大腦狀態與3年前的照片對比就越沒有變化,這意味著大腦發育部分區域停止,有的幾乎有1/3大腦停止發育,同時負責連結腦部各區的白質神經纖維網絡的發育亦停止了。

日本研究:用手機1小時成績開始下滑 用3小時學習歸零(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日本研究:用手機1小時成績開始下滑 用3小時學習歸零(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負責研究的川島隆太教授指出,初中陼段為前額葉皮質發育時期,如發育好壞會影響到溝通能力。如過度使用手機有可能會令這部分錯失發育機會而導致溝通能力出現問題。不過教授亦同時指出,只要學童能擺脫沉迷手機,大腦功能是會逐漸恢復的。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沉迷手機︳3招擺脫手機成癮

這項日本長期研究證學童沉途使用手機不但會影響學業成績,更不利於大腦發育,最終有可能影響溝通及社交能力。既然能擺脫沉迷手機有助大腦功能逐漸恢復,家長可試用以下3招助學童擺脫手機成癮,控制學童使用手機時間。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擺脫手機成癮方法1:設定明確的螢幕時間規則

家長應與孩子共同制定每日手機使用時間上限,例如不超過1小時,並在學習或睡前完全禁止使用手機。可使用手機的「螢幕時間」功能或第三方應用程式監控使用情況,確保遵守規則。家長亦應以身作則,減少使用手機,樹立良好榜樣。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擺脫手機成癮方法2:鼓勵替代性活動

為減少學童對手機的依賴,可鼓勵他們參與非網上活動,如戶外運動、閱讀或桌遊。這些活動不但有助提升專注力,還能促進身心健康。安排家庭遊戲之夜或報讀興趣班,可讓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上,逐步降低對手機的興趣與依賴。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擺脫手機成癮方法3:營造無手機的學習環境

在家中設立「無手機區」,如餐桌或書房,確保學童在學習時不受干擾;有些學校會實施「手機存放」政策,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將手機交由老師保管,這此助於學童專注於課堂內容,同時培養自律能力。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資料來源:日本東北大學

 

延伸閱讀:沉迷手機︳孩子精細運動技能正在衰退 數據揭示跟螢幕有關

充滿權威與科學性,像是一本百科全書的National Geographic,引述了一位老師Amy Hornbeck的發現,她指一走進教室已發現學生的不一樣。「曾經孩子們來到時,口袋裏裝滿了戶外探險時收集的石頭和小飾品;現在,他們的眼睛都盯着螢幕,甚至無法拉上外套拉鏈、翻書及正確地拿湯匙。」然後提到《教育周刊》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77%的教育工作者表示年輕學生在使用鉛筆、鋼筆和剪刀方面遇到更大困難。相較之下,69%的受訪者指與五年前相比,學生繫鞋帶的困難也增加了。「他們彷彿未見過積木一樣。」Amy說。

沉迷手機︳孩子精細運動技能正在衰退 數據揭示跟螢幕有關(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沉迷手機︳孩子精細運動技能正在衰退 數據揭示跟螢幕有關(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有關報道指,今天的孩子正在失去關鍵的精細運動技能 —— 繫鞋帶、用筆寫字或疊積本等所需的細小而精確的動作,專家認為螢幕時間、習慣改變和童年經歷的轉變等複雜因素是罪魁禍首,父母需要了解這些影響,同時覺察於戶外活動,如挖掘、收集鮮花等都是對於孩子饒富趣味,同時發展精細運動的關鍵,不可或缺。

今天的孩子正在失去關鍵的精細運動技能 —— 繫鞋帶、用筆寫字或疊積本等所需的細小而精確的動作。(圖片來源:PhotoAC)
今天的孩子正在失去關鍵的精細運動技能 —— 繫鞋帶、用筆寫字或疊積本等所需的細小而精確的動作。(圖片來源:PhotoAC)

沉迷手機︳螢幕時間為何令孩子失去精細運動技能?

有專家指出,這與現代童年的習慣改變和經驗匱乏密切相關。首先,觸控螢幕的操作模式過於單一。滑動、點擊和縮放雖然看似靈活,但這些動作僅需最基本的指尖運動,無法提供傳統活動(如剪紙或畫畫)所需的多樣化肌肉刺激;相比之下,戶外活動如挖掘泥土或採集花朵,不僅鍛鍊手部力量,還促進手眼協調與空間感知能力的發展。

玩得手機過多、睇螢幕時間過長,令孩子失去精細運動技能?(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玩得手機過多、睇螢幕時間過長,令孩子失去精細運動技能?(資料圖片/圖片來源:PhotoAC)

其次,螢幕時間取代了孩子與實體世界的互動。英國OnePoll於202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現代兒童僅有27%會定期參與戶外玩樂,相較他們的祖父母輩的比例高達80%。「戶外玩樂嚴重不足」會讓孩子失去了許多從自然發展中得到的精細運動技能,例如,撿拾小石頭需要手指的精準控制,疊積木則要求手部穩定性和力量的平衡,而這些經驗在螢幕前無法複製。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過度依賴螢幕還可能影響大腦發育。有神經科學研究表明,精細運動技能的發展與大腦前額葉皮層和運動皮層的成熟息息相關。孩子長期沉浸於被動的螢幕內容,大腦的這些區域可能得不到充分刺激,因而影響動作控制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

2歲以上每天使用螢幕時間為2小時

而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亦有一研究進證實,使用螢幕時間過多可能抑制了幼兒手部肌肉的發育。精細運動技能的發展依賴於反覆的實體操作,例如捏黏土、撕紙或扣鈕扣,因此學會建議限制2歲以上兒童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為2小時,並且不鼓勵2歲以下兒童使用任何螢幕媒體。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與螢幕的單調性相比,戶外活動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感官刺激與動作練習機會。香港健康活力兒童計劃的研究顯示,每天最少60分鐘的中高強度戶外活動,能顯著提升孩子的肢體協調性與手部靈活性,如爬樹可鍛煉手指抓握力,而製作簡單手工藝品如串珠或摺紙則可促進精細動作的精準度。戶外活動還有助於改善孩子的視力與社交能力。長時間盯著螢幕容易導致近視,而戶外陽光則能有效調節眼部發育,而且與同伴玩耍的過程中,也能學會合作與溝通。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相關文章︳暑假2個月限玩27小時 騰訊與網易推限玩政策防止青少年沉迷遊戲 附3個方法有效改善小朋友沉迷網上遊戲︳親子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