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英基IB狀元滿分秘訣 自修室溫習更集中!善用一個Apps管理學習時數
發佈時間:18:43 2025-07-22 HKT

IB狀元︳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素以高標準、全人教育著稱,對學生的學術能力與時間管理都是極大挑戰。在香港,英基學校協會(ESF)作為主要IB課程提供者之一,每年培養出不少成績優異的畢業生。根據最新統計資料顯示,香港今年共誕生至少30位IB滿分「 狀元 」,其中英基學校協會旗下中學獨佔15席,包辦全港半數狀元名額。《親子王》邀請了其中四位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及減壓方法,供一眾莘莘學子參考。

IB狀元︳賴雪嵐 充分睡眠最重要
「每天放學後我都要先睡兩小時,然後才開始做功課、溫習(笑)。而溫書會大約用上三小時,不會太長,最重要是確保過程中要專心。這習慣早於疫情時誤打誤撞養成,後來發現經過休息後才溫習可以先讓腦袋清空,有更多空間吸收溫習時的知識。相比DSE,IB課程很講求時間管理,我會善用一個名為YPT的學習Apps,可以實時查看自己和其他同學的學習時數,更好規劃溫習時間及激勵自己。

曾經連續三年擔任House Captain,是中學生涯的一個轉捩點,因為自小比較內向,但在成為House Captain後變得更有自信及熱愛運動,會參與游泳,平日亦愛行山,到郊外呼吸新鮮空氣,也是紓緩學習壓力的方法之一。
我將計劃報讀香港大學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士課程,一直喜歡看有關醫療的紀錄片,加上經歷過新冠疫情,察覺到公共衞生的重要性,希望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貢獻社會。當年每日看着張竹君醫生在電視上匯報香港的疫情發展,真的很感動,她是一個很偉大的醫生,跟袁國勇教授都是我的偶像啊!」
IB狀元︳朱柏翰 自修室溫習提升專注力
「我也打算報讀港大或中大的醫科課程。自己從八歲開始接觸田徑,長期訓練令我對人體機能產生濃厚興趣。不過談到真正堅定地想要學醫的契機,是於南京腦科醫院實習時,目睹許多青少年受精神問題困擾的經歷,更甚試過有位年約20歲的大學生親口向我訴說自己有自殺念頭,向我求助,真的很震驚,完全不知該怎樣回應,幸好爸爸當時也在現場,便先安撫他的情緒,再叫他找專業人士協助。雖然已經事隔數年,但仍然心有餘悸,提醒我社會上可能有很多類似的人,自己當時遇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現今社會越來越看重心理健康,希望未來能專攻精神科或心理學,幫助這些患者。至於為甚麽不考慮到外國升學,其實自己在香港成長及接受教育,有責任回饋社會。

誠然,自己在家中、關上房門無人監督下,溫習時容易變得不自律,更經常溫不入腦,因此傾向去圖書館自修室與同學、朋友一起溫習。這樣的氣氛很好,帶給我適度的壓逼感,推動我溫書、做卷。朋友們的成績都很好,與一群力求上進的朋友一起溫習,是一種動力。而做運動也是我紓緩學習壓力的其中一個方式。雖然為了備戰IB而減少了練跑,但我之前跟隨何君龍教練練習,他曾代表香港參與奧運及亞運,是位非常出色的教練,只要你肯練,他就肯教,這心態某程度上為我在讀書方面帶來正面影響。至於如何平衡興趣與學業,其實兩、三年前開始,我每星期都會花約14、15小時練跑,不過想達成目標,就要作出犧牲,幸好最好考到滿意的成績。我也有用YPT記錄溫習時間,最後一個月大約由早上10時、11時,溫到晚上9時、10時。」
IB狀元︳黃心妍 請教成績優秀的同學

「父母都在醫療界工作,耳濡目染下,從小對醫學充滿好奇,更希望像他們一樣於公營機構服務,做前線醫生。除了申請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的醫學院,也有報考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與利物浦大學的獸醫系。家裏養過貓、魚和烏龜,照顧動物的經驗讓我發現這份專業的意義,加上香港醫生比例仍屬少,希望出一分力。
其實我是修讀IB課程才開始發力,一來之前還未有意識到要擔心成績,IGCSE並不是考得特別好;加上結識了一群新的朋友,他們讀書好叻,從他們身上學到有效學習模式,幫到很大忙,每次問一條問題,他們都會毫無保留地解答,亦不會抱持互相比較成績的心態,非常supportive。而且國際生普遍比較chill,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為我帶來很大進步。拿到這個成績令我感到非常驚喜,因為身邊有很多朋友其實都deserve 45分,但偏偏爭一、兩分,可能我勝在每科的成績都頗平均吧!不過我一定會繼續向他們學習,他們很多都會升讀醫科課程,上到大學會保持聯絡。
為了精益求精,我跟朋友一起報了補習班,有不明白的地方亦會立即問老師,否則等到考試前才來解決已經太遲。每次溫習時間都較長,可能四、五個小時,中間會有小休,但基本上都是保持專注,完成溫習就可以安心去玩,work hard、play hard是我的處事態度,因此不會特別制定溫習時間表,總之考試前完成溫習就可以。而我通常會逐科溫習,讓自己能夠更加專注於同一科的內容,有些人怕最後會很容易忘記最初溫習的內容而分散來溫習,但個人認為操夠一定數量的卷其實已經會形成muscle memories,不會完全忘記,而我考試前也會簡單重溫一下。當然,有時玩完也會有一種罪疚感,然後就會馬上溫習。
平日喜歡打網球及羽毛球,前者學了超過10年,後者則是校隊,不過都因為準備IB而暫停了。做運動對身體益處多,特別當感到壓力很大、緊張時,運動有助自己暫時忘卻煩惱,不會胡思亂想,彈琴、畫畫也是我減壓的方法。慶幸父母從來沒有要求自己跟隨他們的腳步,今次也沒有想過我能夠考到這麼好的成績。他們向來很支持我,正如起初我想報獸醫,甚或是到外國升學,都得到他們正面鼓勵。」
IB狀元︳袁质衡 備試期間也要正常生活
「因為父親從事電子工程,從小他就會和我一起做數學題,我們關係很好,所以一直想跟隨他的職業路向。記得小時候參加數學競賽,爸爸會每天和我用大約兩小時做數學題,五、六歲就開始,亦因此而對數學頗感興趣。父母從來不會給予我很大壓力,比賽時也不會特別在意輸贏,見我比賽輸了會安慰我,令我對數學的興趣得以保持。
在學期間也有仔細思考,應該走爸爸的路嗎?最終發現自己雖有不少愛好,如天文,但還是比較喜歡電子工程,所以最後便決定了報讀這科。此外,也有報本地的醫科課程。小時候有一本書,記錄了人體不同器官是怎樣運作及常見的疾病等,看了不下五、六十次。就電子工程還是醫科,的確挺難抉擇。

自覺不是一個十分努力的人,對我來說最重要是不能給予自己太大壓力,就好像之前申請劍橋大學,為了當中一個assessment,我特意做了很多準備,十分看重。到當日發覺自己的壓力越來越大,突然覺得腦袋空白一片,甚麼都想不到,最後只能完成試卷三分二的題目。那次經歷讓我體會到,學習壓力太大是難以展現自己的。
在準備IB考試過程中,我盡量維持以往正常的生活節奏,不過也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空閒時會到郊外走走,可以讓自己反思、整理思緒;或者觀星,當刻會覺得面對宇宙萬物,考試只是十分渺小的事,過分擔心也沒有意義。
文:林詩敏
圖: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IB學校2025|修讀IB課程考獲43分高手:「用這溫習模式記錄筆記最有效!」
相關文章︳IB學校2025|全球百大IB學校本港兩間直資中學名校並列第2 即睇上榜名單
相關文章︳IB學校2025|4位IB學生真實分享 讀IB課程真係輕鬆啲?「一樣要中文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