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不再着重背誦抄寫 課程內容/授課模式/評核方式全方位解構︳小學課程

更新時間:07:15 2025-07-23 HKT
發佈時間:07:15 2025-07-23 HKT

小學人文科︳隨着小學常識科於下學年起正式分拆成為人文科和科學科,不少家長都對新科目抱有疑問,包括課程內容、授課模式、評核方式等。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今個學年起已開始試行人文科,到底學校有甚麼調適策略?家長又有哪些常見疑慮?就由該校三位人文科老師講解,助家長全面了解這門學科吧!

小學人文科將分6個範疇

根據教育局的課程指引,人文科包含六個範疇:健康與生活、環境與生活、理財與經濟、社會與公民、國家與我、世界與我,而內容主要建基於現有的常識科。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常識及人文科科主任伍莉華老師表示,分拆人文科與科學科是對現今常識科教學內容作一個全面的檢視和更新,把學生要學習的知識作一個重新規劃。「如在『國家與我』的範疇加強了國民教育元素,讓學生了解國家一些重要的歷史與現今中華文化的特色;在『社會與公民』的部分除了認識基本法和憲法外,亦加入了香港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世界與我』範疇方面則加強了實踐綠色生活和讓學生重視更多關於可持續發展項目。」

人文科不再着重背誦抄寫 課程內容/授課模式/評核方式全方位解構︳小學課程(圖片來源:PhotoAC)
人文科不再着重背誦抄寫 課程內容/授課模式/評核方式全方位解構︳小學課程(圖片來源:PhotoAC)

伍老師指學校於本學年選取以小一和小三作為切入點,因為下學年人文科將在小一和小四正式推行,校方希望藉此舖排,提早讓學生及老師試行人文及科學科,給予足夠空間及時間讓老師在教材及教學上作準備,透過實際的教學來檢視課程的進度,讓大家更易適應教育局正式推行時的改革。

(左至右)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生態教育組兼前常識科科主任余浩然主任、常識及人文科科主任伍莉華老師、常識及人文科科主任李凱琳老師(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左至右)仁濟醫院羅陳楚思小學生態教育組兼前常識科科主任余浩然主任、常識及人文科科主任伍莉華老師、常識及人文科科主任李凱琳老師(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根據現有教材作調適

同樣負責教授人文科的李凱琳老師稱校方在設計人文科教學內容方面,首先要根據教育局發佈的人文科課程指引,在六個範疇的架構下設計學習內容。「我們已試推行小一及小三的人文科,規劃課程時以現有的常識課程作依據,並適時加入校本的學習素材作補充。」她續指,教材方面因為仍然屬於試行模式,加上課時的限制,因此需作出相對的課程剪裁。「首先考慮包含每一個學習範疇內的重點,然後再調配教學內容的深度。我們會以常識書的內容作學習基礎,抽選一些與範疇相關的學習內容,按指引的要求自製校本的學習冊和專題研習冊作增潤課程。」隨着人文科於新學年在各所小學的一年級和四年級正式推行,通過教育局評審的課本亦陸續推出市場,校方也會加入相應的教材。「教科書將有助我們更易設計相對應的教學內容。」

由於人文科的內容有接近九成是建基於常識科的內容,因此老師在設計教材時也會以常識書的內容作學習基礎,抽選一些與範疇相關的學習內容。(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由於人文科的內容有接近九成是建基於常識科的內容,因此老師在設計教材時也會以常識書的內容作學習基礎,抽選一些與範疇相關的學習內容。(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教師培訓方面,伍老師解釋,因為人文科的內容有接近九成是與常識科教學內容相類似,所以教師亦較易適應。「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的是,要讓同事多作共同備課,更新一些範疇的內容。過程中我們亦會強調老師必須以持平的態度來教授內容,不能對一些課題以個人的意見或立場進行教學,要展示出教師專業的教學態度。」其次,學校還要面對人力資源分配的挑戰。伍老師說:「可能由原先12個老師教常識科,現在需要多一倍的老師任教人文科和科學科。這亦是我們提早試行分拆學科的原因,就是希望更快讓家長、學生適應,亦可以預視要面對的難點再加以制定有效的策略來克服,確保全校推行時可以順利進行。」

教授人文科時,老師會保持客觀持平的態度,不會就個別議題發表意見或立場。(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教授人文科時,老師會保持客觀持平的態度,不會就個別議題發表意見或立場。(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採用多元化評估方式

在分拆過程中除了學校要作出適應外,家長方面亦需要。李老師說:「小一入學的學生較不受影響。小三同學的家長通常會擔心對新學科的結構和內容改變,新學科的考試評估模式都是家長感到不安的地方。學生由原先考一科常識變成考人文和科學兩科,學校在這兩個範疇上的評分是怎樣呢?學生的考試壓力會否增多等。」

家長滿腹疑慮,生態教育組兼前常識科科主任余浩然依觀察所得,家長最常詢問的問題包括:「 低年級進行專題研習報告是否需家長代勞?」、「會否增加考試壓力?」等。就前者而言,余主任指校方可以提供結構化指引,讓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拆細成不同的小步驟進行專題學習。 而後者校方只要向家長作出清晰的講解便可以釋除疑慮。他續指,人文科的趨向亦以多元化評估取替以往單一的紙筆評估。李老師補充:「以本校為例,人文科評估總分為50分,當中包含了兩大項目,紙筆評估佔40%、態度技能分佔10%。態度技能分主要是評估學生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日常技能,例如小一的態度技能分所評估的內容包括摺外套、扣鈕釦等。」余主任亦指家長毋須太過擔心分拆後學習內容會變多,而只是在內容上作調適,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下讓教學內容變得更直接。「本校的常識科教學已經減少了學生背誦和抄寫,未來將繼續善用不同的思維技巧來協助學生學習,更會訓練學生製作筆記,讓學生好好學習如何把重點記下,例如利用時間線整理一些年份的事情,取代死記硬背資訊。」

除傳統的紙筆評估外,人文科也會採用專題研習、考核日常生活技能等評核方式。(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除傳統的紙筆評估外,人文科也會採用專題研習、考核日常生活技能等評核方式。(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課時比例2:3 促進跨科學習

鑑於人文科由常識科分拆而成,現有的常識科課時將會分配給人文科和科學科。伍老師指,人文科與科學科的課時分配比例,按教育局建議是2:3。「科學科佔的課時較多,因為科學科多了實驗元素及動手做探究式學習的過程,相對人文科較知識性的學習應需要多一點課時。若學校原本的課時是(一星期)六節的話,則可以平均分配。」

人文科有不少進行跨科學習的空間,如與中文科合作參觀歷史建築、與環境教育組合作共建中草藥園等。(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人文科有不少進行跨科學習的空間,如與中文科合作參觀歷史建築、與環境教育組合作共建中草藥園等。(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李老師補充,以往常識科較易於一些科學範疇上安排跨科活動,現在分拆後是一個好的機會讓人文科作出一些跨科的考慮。「人文科最容易是與科學科進行跨科學習,因為兩者其實都是源於常識科。此外,在認識國家歷史建築物時,可以與中文科合作,學習利用描寫手法來記錄有歷史價值的建築。我們更可以進行跨組合作,就本校為例,我們會與學校的環境教育組及國民教育組合作,進行活動,『共建中草藥園』便是其中一個與環境教育組合作的例子。」

人文科有不少進行跨科學習的空間,如與中文科合作參觀歷史建築、與環境教育組合作共建中草藥園等。(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人文科有不少進行跨科學習的空間,如與中文科合作參觀歷史建築、與環境教育組合作共建中草藥園等。(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兼顧學習深度 提升批判性思維

除透過人文科的教學範疇與其他學科,如科學、藝術、數學等進行專題研習或主題教學,增強學科間的互動,促進跨學科合作外,余主任指常識科分拆後校方亦期望學習內容可以更有深度。例如環保不止是回收,還可以認識回收需要注意的事項、需要經過哪些回收程序方能重用等。科組更希望透過分拆學科來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人文科相對常識科的學習內容較集中,有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社會與文化現象,教師也較易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此外,進入社區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也是校方期望透過推展人文科可以達成的目標。「通過社會實踐和服務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人文科的社會價值,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與此同時亦可以提升學生本身的人文素養,學生更會對身邊的人和事有更多的認識和重視,如香港與祖國的歷史文化、理財價值觀和生命教育等。」

輕鐵乃屯元天一大特色,有位於屯門的學校便帶領同學參觀區內的輕鐵車廠。(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輕鐵乃屯元天一大特色,有位於屯門的學校便帶領同學參觀區內的輕鐵車廠。(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人文科溫習4大貼士

  1. 老師與學生一起製作溫習筆記,整理課題所學;
  2. 家長多與子女進行社區遊蹤,把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生活作出聯繫連結,有助學生對知識產生長期記憶;
  3. 人文科不再着重背誦抄寫,因此家長可以鼓勵學生嘗試把所學的內容向家長進行講解匯報;
  4. 利用遊戲滲入學習內容,例如製作字卡,卡上有一些歷史的先後次序,讓學生進行排列,甚或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角色扮演。 

文:林詩敏

圖:PhotoAC、部分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免費網上學習平台︳聖若瑟英文小學校長校長3大推薦STEM學習平台 培育科學頭腦

相關文章︳免費網上學習平台︳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校長4大推薦輕鬆學編程/簡而精學英數

相關文章︳免費網上學習平台︳東莞工商總會張煌偉小學校長3大推介:教大多元教學資源學中英數

相關文章︳免費網上學習平台︳台山商會學校校長中英數學習平台推介 提升學習動機

相關文章︳免費網上學習平台│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小學4大推薦 零壓力學英文/STEAM/音樂創作/編程/環保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