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入讀心儀學校怎麼辦?3個方法讓孩子明白成長路上不孤單︳顏鎧銘校長隨筆
發佈時間:19:17 2025-07-09 HKT

小一叩門面試過去,家長把握最後機會為孩子爭取入讀心儀學校。每年這個時候,學校的電話都響個不停,家長們都抱着一絲希望,為子女未來六年的小學生活找尋一個最理想的環境。學位有限之下,自然有人歡喜有人愁。今年面試日,我寫了一封《給家長的信》給每一位來參加面試的家長,鼓勵他們即使最終未能獲取錄,也不要過於失望,畢竟求學之路遙遙,學校也只是當中的一部分,只要家長願意與子女同行,這六年時光一樣可以過得健康快樂。

陪伴是孩子成長的關鍵
無論孩子入讀哪一間學校,家長的陪伴才是成長的關鍵。學校環境、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等,固然影響孩子的學習與成長,但家長的角色同樣重要。正如成年人遇到挫折,也想得到安慰一樣,孩子未能入讀首選學校,內心同樣失落難過。家長此時再「呻」多兩句,孩子對新學校自然更難有好印象,那麼他要怎樣面對接下來這六年時光?如果最終都未能改變結果,不如試試以下的方法,讓孩子知道,無論面對怎樣的環境,始終有父母相伴同行,成長路上從不孤單。
3個方法讓孩子明白成長路上不孤單
方法1:預早模擬上學路線
趁着暑假,不妨帶孩子到新學校走走,模擬一下將來上學的路線,來一趟「親子遊蹤」。
也許新學校從來都不在你的選擇名單之中,或你從來也沒有深入地了解過學校資訊,正好趁着這個機會,了解一下學校的環境、附近的社區,即使只是繞着學校外圍走一圈,也可以讓孩子建立對學校的正面印象。每一間學校都有它的特色,多一點了解未必可以即時改變你對它的看法,至少讓我們知道孩子將會在怎樣的地方成長,才能更好的陪伴、幫助及成就他們。
方法2:讓孩子「參與」開學準備
讓孩子參與開學的準備,那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校服、課本、書包、文具……上小學要準備的東西不少,盡量讓孩子參與到準備的過程當中。不要貪方便自己為他準備好一切,要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為「我」準備的東西,「我」要參與其中,負起責任。過程中,孩子漸漸建立與新學校的連繫,自然更容易適應將來的學校生活。

方法3:定長多了解學校助孩子適應
沒有學校是以教壞孩子為目標,家長和學校都將孩子的成長放在首位,只是大家的方法不同。家長不要急於否定新學校的一切,可以先了解學校的教育方針與理念,多參與學校的活動,嘗試加強與學校的連繫,以幫助孩子適應學校的生活。
面對不是自己心儀的學校,加上叩門失敗的打擊,家長與孩子都有心理上的不安。然而,學習的路途從來不是一條筆直的大道,也沒有哪一條路可以順利地直到終點,我們都會經歷不同的挫折與失望。相比一時的得失,父母的陪伴對孩子來說才是成長必須的良藥,讓我們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

通德學校顏鎧銘校長
學生稱呼為顏色筆校長,深信教育可讓孩子變好,孩子可讓世界變好,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積極推動「森林課程」及「校園關愛文化」,願每個孩子在成長旅途上綻放異彩。
相關文章︳通德學校「我手繪我心」 聖方濟愛德小學畫出香港情懷︳創意貼堂區
相關文章︳放下大人目光試問「你覺得甚麼是好?」5個方法欣賞孩子眼中的「好」︳顏鎧銘校長隨筆
相關文章︳走進森林教室養成孩子抗逆力 多一點經歷困難學會應對︳顏鎧銘校長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