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作歌手x中學老師力臻:「用歌手身份為學生帶來正面影響 」溫數學3大貼士

更新時間:16:34 2024-06-17 HKT
發佈時間:16:34 2024-06-17 HKT

星級專訪︳自出道成為歌手,不少人都知道力臻同時擁有另一身份 —— 中學數學老師,身兼這兩個身份亦為他帶來不少質疑的聲音,全因社會大眾覺得歌手與老師的形象似乎有予盾。由全職老師轉為兼職老師,再到近期於社交平台分享不被學校續約的消息,他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竭力維持兩個職業的專業性,追夢以外,更希望借助歌手的身份為學生帶來正面影響。

因網民重燃對音樂熱誠

力臻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數學及數學教育雙主修學系,曾參與公開音樂比賽及與好友組成樂隊。在準備出道之際,卻迎來父親驟逝的難關。「簽約前,爸爸不幸離世,讓我有一段時間不想再接觸音樂。加上要照顧媽媽,於是便應徵成為一名full time老師。」父親離世後有一、兩年時間都沒有接觸音樂。「一切有關音樂圈的事都不想再留意,所有(樂壇)頒獎典禮都不看,所有歌都不再聽,所有音樂都不再玩,連卡拉ok都不唱,當時的我覺得是爸爸令我失去了入行的機會,但同期的朋友已經出席各大樂壇頒獎禮、發新歌。」

唱作歌手兼中學數學老師黃力臻(力臻)(圖片來源:《親子王》)
唱作歌手兼中學數學老師黃力臻(力臻)(圖片來源:《親子王》)

直到疫情期間因為網課關係,多了時間重新接觸鋼琴,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直都喜歡唱作;更令人感動是,力臻某天與媽媽坐在梳化聊天,然後她將一隻USB交給他,裏面是父親生前將自己在街頭表演、參加比賽存檔下來的片段。「他生前從來沒有在我面前播過,或許是趁着我上學或不在家的時候和媽媽一起看吧,但當刻讓我知道儘管父母擔心我的生計,又或者爸爸知道自己離開後要幫忙照顧媽媽,但他仍然非常支持我追夢。」力臻覺得自己不該輕易放棄音樂,於是開始老師、歌手同時兼顧的生活。

兒時父親喜歡邊做家務邊聽歌,耳濡目染下,也逐漸培養出力臻對音樂的興趣。(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兒時父親喜歡邊做家務邊聽歌,耳濡目染下,也逐漸培養出力臻對音樂的興趣。(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按事情緩急先後分配時間

被問到如何兼顧兩個身份,力臻笑言這幾年已經答了很多次 —— 「犧牲休息時間」,但就連自己都覺得有點不切實際。「其實每個人擁有的時間都一樣,因此懂得時間安排很重要,更重要是把事情分成不同priority。」他直言兩者不可能50:50平均分配,但可以根據緩急先後安排。「拉上補下,才是一個好的time management。」同時自己轉為兼職老師。「全職老師那段時間真的可能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因為教書、唱歌以外,我還會每天逼自己做運動。」當時自己恆常的生活模式就是早上返工,放學下午四、五點去健身,回家大約已是晚上七、八點,晚飯後就是備課、創作的時間。「通常凌晨一、兩點上床休息,然後翌日早上六點多又起床返學。」

DSE放榜後,老師曾建議力臻選擇其他學系,但不論以前還是現在,他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最重要。(圖片來源:《親子王》)
DSE放榜後,老師曾建議力臻選擇其他學系,但不論以前還是現在,他認為做自己喜歡的事才最重要。(圖片來源:《親子王》)

健康形象行先 堅守崗位專業性

坊間很多人覺得老師與歌手的身份有衝突,甚至令力臻自己都一度懷疑。「一開始這個想法不是太強烈,但當告訴大眾原來我是老師,別人就會問『你咁樣仲返唔返到學㗎?』。」每次聽或看到這些評論都會反思,力臻也不禁反問自己是否不符合社會大眾的觀念?倘若真的不太適合也會作調整,譬如一些太暴露的照片現時也會避免發布,但好像沙灘音樂節,又會覺得在沙灘不穿上衣是一件正常的事,會因應活動性質和場合再調整。作為公眾人物,大眾肯定會留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時學生也會視老師為學習對象,所以適當的意見要接受。「當然,你話第一下會否有hard feeling是肯定有的,但留言者可能都有自己的原因、顧慮,擔心小朋友受影響。維持兩個身份的專業性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堅持,譬如作為歌手娛樂大家的時候,接每一個job都會衡量是否適合自己兩個身份,以健康形象行先。只要有這條界線,其實問題不大。」

平日不時在鏡頭前「騷肌」,但力臻認為健身也算是一個健康、正面、陽光的活動, 「就好像健美先生,其實也是展現一個人自律性的方式或者對某件事情的堅持。」(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平日不時在鏡頭前「騷肌」,但力臻認為健身也算是一個健康、正面、陽光的活動, 「就好像健美先生,其實也是展現一個人自律性的方式或者對某件事情的堅持。」(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學生知道老師成為歌手,當然會討論。「甚至有些同學仔知道我快將離開學校,找fans club取一些我的卡想在堂上找我簽名,我也拒絕了,就算平時問我甚麼時候出新歌我都當聽不到。」正如之前所講,他一直堅持兩個職業的專業性。「學生放假去看我的演出,問我攞簽名、合照無問題,但在學校我不會答應,不同場合維持不同的專業性。」

教書也是表演的一種

雖然做老師初期曾埋怨,而且身兼兩職亦很辛苦,但力臻未曾想過放棄老師一職。「做落就會覺得兩者有共通點,老師其實也是一個表演者。一個成功的表演要吸引台下觀眾,老師在課堂上同樣要想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作為表演者,力臻表示觀眾玩得開心,自己就開心。「公眾人物是否永遠要活在spotlight下,我又覺得不一定,反而可以利用這股力量去影響學生,而這亦令我很享受每天在課室的時間。」數年的教學生涯中,讓力臻最深刻的一位學生正是受其影響而追夢。「第一年到現職的中學任教,該學生就讀中二,雖然他現在仍然是一名學生,但已經參加了電視台的歌唱比賽,正式出道成為歌手。我不敢說完全是受我影響,但相信這是一股力量,當他知道老師有做這件事,而本身亦有追夢的心態就更能推動他去做這件事。」

成績以外,力臻覺得作為老師見到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發展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圖片來源:《親子王》)
成績以外,力臻覺得作為老師見到學生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發展也是值得開心的事。(圖片來源:《親子王》)

將不捨轉為教學動力

收到不獲學校續約的消息,力臻表示第一刻想到的當然是學生,特別是已經與他們建立感情。自認感性的力臻,稱自己不容易與人建立感情,但建立了就會非常不捨得。儘管如此,但他仍然堅守崗位,甚至推動他將更多以往未曾講過、課程大綱以外的知識教給學生。「用另一種方式形容就好像是有點在交代身後事。譬如我有一班中三的學生,會叮囑他們上到高中再沒有人這樣提點你,要自動自覺溫習;又或者中四我沒有機會再教你們,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好快問。學生問我有甚麼感受我都沒有答,但會將心裏的感受轉化為力量,珍惜餘下的上堂時間,將全部想說的事情說出來。」適時調節自己心態亦重要,畢竟擔心事情持續發酵下去會影響學生、學校。

力臻不時於社交平台拍片分享數學知識,DSE前夕更特意發帖文提醒同學記得帶計算機應考。(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力臻不時於社交平台拍片分享數學知識,DSE前夕更特意發帖文提醒同學記得帶計算機應考。(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學生眼中,力臻或許是一位平易近人的老師,但他坦言某些情況都會對學生嚴厲,如態度不端正。「好像有學生取笑其他少數族裔的同學,我會責備,反而分數未必是最着緊,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溝通會更加take serious。這些書本以外的知識,更加需要老師提點,而這亦是老師存在的意義。不是考得差、欠交功課老師就一定會鬧,因為待人處事才是將來真正能夠帶出社會。」臨別在即,他期望學生會主動學習,因為每個人吸收知識的能力、興趣都不一樣,但就算離開學校,投身社會工作,人們每天仍然都在學習,假如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將會是畢生受用。

溫習數學3大貼士 

來到六月考試季節,當然要請黃Sir為大家分享幾個溫習數學的小貼士:

1. 避免密集式操練
不要想着子女在某一課題表現較弱就要求他們不停重複操練,因為孩子的信心對學習非常重要。當做得太多,孩子遇到的挫敗也會越多。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2. 從錯誤中學習
做數追求的是「擁有一條數」,做錯了不是改正就算,而是隔了一段時間再做仍然懂得,從中吸取知識養分。這樣做10條比不停做100條改正更有效率。假設十條做錯了五條,然後三、四日後再做,仍然記得怎樣做,便代表你真正學會了解題的方法。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3. 嘗試用不同方法學習
儘管某些人對數字的敏感度較低,但未必代表他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當找到適合的表達方法,他們其實會明白。譬如用一些圖像化的例子去解釋,有些學生則要動手做才能理解,盡量給予多些不同的學習方向,然後再將其轉化為對數字的理解也是一個很值得家長嘗試的方法,因為重點在於理解背後的概念,而非單單表面的數字。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老師也試過不合格

雖然求學時期數學是相對成績較好的一科,但力臻指小學階段學習分數、拆括號都經歷過一段迷惘。「初中時數學仍有不合格的情況出現,100分滿分只有28分,還記得當時的課題是因式分解。」(事隔多年,仍然記得那麼清楚,看來對力臻也是一個沉重打擊!)所以直到現在成為老師,教中一、中二學生也特別能理解他們的難處。「真的要對algebra(代數)有很深入的理解啊!」

文:林詩敏

圖:潘煒行、受訪者提供

場地提供:Still Alive([email protected]_)

相關文章︳職安真爸爸吳浩康快問快答:「囝囝最緊要識自愛!」︳星級教養

相關文章︳內向爸爸蛻變歌手開個唱《中年好聲音2》譚輝智:「以身教帶動孩子突破自我」︳星級教養

相關文章︳婚後事︳教孩子禮貌行善以身作則 黎諾懿從小被逼迫 :想兒子走不一樣的路︳星級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