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將法和比較會激發子女嗎?比較帶來傷害、競爭培養「成長心態」︳麥太育兒秘笈

更新時間:17:00 2024-02-25 HKT
發佈時間:17:00 2024-02-25 HKT

請各位父母們一同回想一下,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是否曾經有意無意間說過類似的話,例如:「為何你不能像某某孩子那樣聽話呢?」或「你為何如此笨拙?」?很多父母以為透過比較可以激勵孩子,於是將孩子與其他孩子作比較,不斷強調其他孩子的優點,並對自己孩子的表現提出苛刻的要求,有些父母甚至習慣性地把孩子與兄弟姐妹相比較。然而,你們或許未察覺到,「比較」對孩子帶來的深遠影響。

「比較」帶來的傷害

臨床心理學家指出,當父母將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時,孩子會感到自己不如同齡人、對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造成傷害。當父母不斷比較孩子的能力、外表或成就與他人時,孩子可能會感到自己不夠好或不被接納。這種否定性的比較會削弱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導致他們產生負面情緒和自我懷疑,嚴重的或會令孩子放棄自己,認定自己永遠是「較差」的一個。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此外,比較也會破壞家庭和諧。當父母比較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時,可能會引發嫉妒、競爭和敵意。這可能導致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張,增加他們爭吵的機會,同時也會讓孩子們感到被父母偏愛或被忽視。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不與別人比較,但又與誰比較呢?

那麼,「比較」是否真的百害無一利呢?在某種程度上,比較確實可以激勵孩子。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 指出,競爭應該培養孩子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而不是讓孩子以為能力是固定不變的「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舉例來說,我經常鼓勵我的孩子明山和明詩參加各種比賽。這樣一來,他們可以學習如何面對挑戰和壓力,同時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實力和潛力。此外,他們還能學習如何設定目標、制定計劃,並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然而,作為家長,我們需要注意不要過於強調比賽的勝負,反之,要讓孩子意識到落敗並非天塌下來,而是一個學習和改進的機會。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如果真的要進行比較,父母不妨引導孩子將自己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早前我給一個孩子做訓練,他的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在課堂上不專注,老師也反映孩子上堂時經常「坐唔定」、「擔天望地」。後來經過我的訓練,孩子在行為上有明顯的進步。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接下來,我便開始引導孩子的父母,每天或每隔一段時間與孩子一起回顧他的進步。例如問孩子:「你最近在課堂上的表現如何?你覺得有哪些進步?有沒有甚麼你覺得還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的反思和比較可以幫助孩子專注於自己的成長和進步,而不是與他人進行比較。最終,這個孩子在很短時間內取得了相當明顯的進步,學校的老師也對他的進步表示讚賞。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該避免將孩子與他人進行比較,而是專注於他們的個人成長和進步。

(圖片來源:PhotoAC)
(圖片來源:PhotoAC)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從事兒童發展、行為及情緒治療超過35年;教育碩士、美國註冊職業治療師(兒科)

Facebook專頁 「兒童發展顧問麥明詩媽媽」
Instagram @makhosiukuen
Email: [email protected]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麥何小娟 - 資深教育及兒童發展顧問

相關文章︳小肌肉發展遲緩有這些徵狀!跟手眼協調有關、小肌肉發展慢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麥太育兒秘笈︳過度保護易不聽指令 小孩子「不聽話或任性」應這樣做!

 相關文章︳事業與孩子兩難全?要孩子獨立 做父母別把所有責任「攬上身」︳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家教嚴等於要對孩子惡?管教用武力不及這類適量「處罰」︳麥太育兒秘笈

相關文章︳孩子說想要就馬上要父母點做好?4招應對「話要就要」孩子︳麥太育兒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