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 ︳5個SEN孩子之母 再累也做好身教:「我的孩子,其實有很多優點」
發佈時間:00:51 2022-11-28 HKT

「每個孩子皆獨一無二。」我們都知,但當孩子的獨特有別主流,甚至在別人眼中視為問題,他們就有機會被漠視、歧視。其實任誰都不想孩子被標籤、被老師說沒辦法教、走在街上被白眼,如果我們真確相信孩子是塊寶,他們每一個的獨特就可以是力量,只要被看見,就能夠發亮,這群SEN孩子亦一樣。
專訪五個SEN孩的媽媽 正面面對世界眼光
「不好意思,二仔情緒出了狀況,我要遲一點才來到。」距離約定的訪問時間尚有兩分鐘,收到了Maggie的訊息。沒關係,我好明白,每次帶孩子出街彷彿「滾水淥腳」,更何況Maggie有五個孩子,而且全部都是SEN,要他們配合的確要花點心力。
SEN(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即是有特殊學習需要,要談SEN孩子的範圍很廣,他們可以是被斷症為學習障礙、自閉症、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又或注意力缺失、情緒障礙……Maggie的五個孩子,就分別患有阿氏保加症、過度活躍、自閉症譜系、輕微讀寫障礙及發展遲緩等。大仔已經十四歲,進展愈來愈好,最近甚至被精神科醫生評定為可以「close file」;二仔問題比較嚴重,情緒一來襲,爆發的程度會嚇壞家人;女兒社交差,抗拒與人溝通;兩個最小的兒子都是早產兒,一個出生時只有三磅,現發展有點遲緩,另一個則出世時沒有呼吸,真正「死過翻生」,現在有言語發展方面問題需要跟進。

可想而知,總動員出街時「陣容」何其大。「要計畫行程而完全滿足到十四、十二、十、六、五歲的小朋友,確實要花點心思。記得以前大仔很固執,只肯坐同一個司機駕駛的巴士;鞋子不合穿了想給他換對新的,也指明要同一款設計,絕無妥協餘地,回想起來都幾好笑。」Maggie談及孩子,從來沒有一絲悲情過,更甚是正面得令人驚嘆,否則相信她很難面對世界的眼光。
「我的孩子,其實有很多優點。」
她有一個facebook專頁「五個SEN孩的媽媽」,曾接受過一些訪問,佩服她的人多,但質疑她的人亦不少,「點解仲要生」、「我覺得你好自私」、「根本是害了小朋友」,留言要多傷人有多傷人。不過Maggie一於懶理,因為她知道只有心存正面,才可以幫到小朋友,一起走過這條看起來不一樣的路。另一樣重要的,是她看待孩子的目光不一樣。

翻開Maggie最近跟孩子一起籌劃的著作《疫下有情天》,內裏的簡介會讓你發現他們在這位媽媽眼中是如何美好:「二仔被診斷為過度活躍,喜歡繪畫及創作,腦筋靈活,創意無窮;女兒在自閉症譜系及有輕微讀寫障礙,天真無邪,逗人喜愛。」你覺得她的孩子有問題嗎?她卻只看到優點。「雖然女兒能力上有不足,但她很有愛心,會關愛身邊人,見婆婆腰痛但都幫她揹書包,她會說『婆婆我自己揹,你唔好整親』;大仔的固執令人頭痛,但亦是優點,認定了家人,會義無反顧去保護他們,因此他很會照顧細佬妹。」訪問當天,二仔鬧情緒,哥哥一直坐在身邊默默陪伴;細佬叫他一起踢波,他又徐徐而至,邊踢邊叫細佬小心不要絆倒。「這是作為媽媽最渴望看見的,學術成績如何,都不重要了。」


SEN又如何 品格最重要
學業上,Maggie覺得「毋須特別追求」,盡了力就好,但於育兒路上卻有一份堅持,為了培育孩子品德,她一直提醒自己要做好身教,再累、再嬲、再苦惱,都要保持耐心,盡量用積極的方法處理。「做媽媽一定有發脾氣的時候,但我會盡力正面以待,因為只有抱持這個態度才可以迎難以上,於未來的世界孩子更需要這種能力,希望他們可以像我一樣處變不驚。」


Maggie重視愛與同理心,除了因為信仰,也因為她相信只有這樣,孩子未來的路才可以走得更順暢。「不論是工作,甚或一段關係上,一切都講求與人合作,如果學會站在別人角度,合作這條路會比較易行。」長路漫漫,Maggie知道自己不能永遠待在他們身邊,所以只好從小培養孩子面對世界的技能,活出自己人生。「我不會被SEN一詞局限,但凡知道孩子有哪方面感興趣、具天分,我都會豁出去讓他們試、學、玩,就像大仔愛中國象棋,我就讓他去學,現在愈玩愈好,更培養出好情緒。」適時放手,孩子就能飛,接納孩子的獨特,不完美也能發光。


用著作感染他人
Maggie早前跟孩子合作,推出了一本名為《疫下有晴天》的著作,內裏談及疫情下十個主人翁的好人好事,希望可以在這個大環境下帶來一股清泉,用愛感染他人,冀不要對人生失去希望。著作籌劃的過程中,Maggie邀得孩子一起參與訪問,親身聽取社會上不同人的處境與經歷,即便是不善社交的女兒也踏出了第一步,嘗試與多位受訪者交談,可說是為孩子上了寶貴的一課。而有關書籍收益將撥捐作慈善用途,有興趣的不妨買一本以示支持。

文:胡亦桐
圖:褚樂琪、蔡建新、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