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媽】BB嘔奶是成長必經?專家話你知點解
發佈時間:10:30 2022-09-15 HKT

孩子吃得好,健康成長,是父母最大的心願,因此當不少父母見到初生嬰兒嘔奶時會感到不知所措。其實嘔奶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原因是嬰兒的肌肉未完全發展,食道與胃部中間的橫膈膜肌肉未成熟,張力不足,導致他們容易嘔奶。
嘔奶的情況最常見於初生嬰兒身上,很多時候寶寶嘔出來的都是未消化的奶或奶渣。由於初生嬰兒的橫膈膜肌肉未成熟,難以鎖緊喝下的奶,因此一些很微小的因素,都會導致他們嘔奶。但爸爸媽媽們不用過分擔心,這其實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過程,只因初生嬰兒的消化系統未成熟而引起。

對牛奶蛋白敏感需換奶粉
除了這個原因,如果對牛奶蛋白敏感、飲奶時「入風」、腸胃炎,或者是一些結構性問題,例如是幽門閉鎖、小腸氣或腸塞等,也可導致嬰兒嘔奶。如果嬰兒對牛奶蛋白敏感,皮膚可能出現嚴重濕疹,家長須留意,因敏感而引發的徵狀會出現得很慢,寶寶有機會吃了兩至三星期,徵狀才開始浮現,此時或需更換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配方或氨基酸配方的奶粉;至於年紀稍長的嬰兒,則可考慮轉飲羊奶,改善情況。不過轉奶粉前,建議家長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掃風」不可少
至於嬰兒飲奶時「入風」,即是喝奶期間吸入大量空氣,都會容易導致嘔奶。因此家長在餵奶後,必須幫嬰兒「掃風」,減低嘔奶機會。現時市面上亦有一些奶樽設有吸管,好處是可以減少嬰兒飲奶時「入風」的機會。不過即使使用這種奶樽,甚至是餵人奶,父母仍要為嬰兒「掃風」,除了可減低嘔奶的機會,也可以令嬰兒舒服一點。

嘔奶的即時處理:確保嬰兒氣道暢通
那麼寶寶嘔奶時,父母應怎樣做呢?首先,家長應將寶寶稍為向前傾,或者打側,並停止餵食,儘量讓他們把奶吐出來,關鍵在於保持氣道暢通。
父母亦要細心留意寶寶的狀態,例如是否清醒,面色是否有變化,如果看似呼吸困難,必須立即求醫。除此之外,亦要留意嬰兒是否有其他徵狀,如果發現小便混濁、脫水、發燒、重量下降及痾血等,均屬異常,應立即求醫。舉例說,如果嬰兒平日一般有六次小便,但突然減少至兩至三次,便可能有脫水情況,不容忽視。
留意脫水、體重、小便等情況
如果嘔奶導致嚴重脫水,部分嬰兒或需入院「吊鹽水」,補充水分;如果是腸胃炎,則可能需要注射止嘔針。面對經常嘔奶的嬰兒,醫生一般會檢查他們的身高、體重和頭圍,監察體重變化,檢查是否有肚脹或腸塞等情況,如果懷疑是結構性問題,就需進一步安排電腦掃描。一旦確診腸道阻塞,就可能需要做手術治療。一般而言,如寶寶因結構性問題而嘔奶,他們的徵狀除了會不停嘔奶,小便量亦會較少,家長可多加留意。

長遠而言,要避免嘔奶,可以考慮少食多餐或餵人奶、減少餵奶「入風」及解決敏感的情況。家長亦應避免寶寶吸入二手煙,因為二手煙會刺激嬰兒的氣管,令他們較易嘔奶。

文:沈澤安醫生
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