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玩樂媽鄧家怡|以扶持代替批評吧【626期】

更新時間:03:00 2022-06-0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2-06-02 HKT

在資訊發達的年代,大家都很容易連結彼此,例如把家事都放到網上分享。原本這是現代社會中,大家互相幫助的契機,因為有些家庭的生活特別困難,有些家長身邊的支援較少,有些孩子跟別人不一樣。不過,現實卻是大部分人都習慣批判、沒有同理心地對其他家庭的教養方式指指點點。

父母心中出現萬千想法
早前在旺角一間玩具店發生因孩子碰跌展品,父母要賠償三萬多元的事件(最後玩具店母公司退款並致歉),網上便出現不少攻擊性的留言。暫不談責任最大的店方,家長應該怎麼辦?

說實話,家長和孩子一定也嚇壞了,當下未必可作出最好的決定。筆者想起孩子兩歲時曾經在我沒看顧的情況下,畫花了別人所珍惜的藝術作品,當刻我禁不住大發雷霆,其實是源自心中的恐懼。筆者花了十五分鐘才冷靜下來,過程中也要不停轉念,從「今次慘了,不知道要賠多少錢。」、「為何教過孩子的東西他又忘記?」、「自己為何不把所有筆收好呢?」、「可是哥哥也經常要用吧,不可能沒有筆。」、「有沒有其他可行的補救方案?」、「責怪孩子也沒有用,怎樣令他從中成長才重要吧。」、「我大聲尖叫時他已嚇壞了,還要轉頭便罵他,還是先抱抱他吧……」

冷靜下來解決事件
若家長能夠即時平靜面對,讓比你更害怕的孩子冷靜下來,當然最好。但怎樣處理事情,筆者覺得要視乎家庭本身的育兒方式和教養理念。如果我的孩子真的嚴重影響他人,我會代他道歉及承擔責任,而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除了要學會負責任外,還要感受「自己不小心做錯事,也許外面的人不會原諒他,但父母作出管教後,仍會無條件原諒他」的那份愛。不過,家長也有做錯的時候,筆者便是經常發現自己不足,要跟孩子道歉的人。

現在當父母太難了,指指點點對家長的幫助不大,大家需要互相扶持呢!家長也無法預知未來,生孩子前,筆者哪會想到自己將經歷一連串的挑戰,除了日常照料孩子,還要面對身邊人對媽媽角色施加的壓力,以及教育方向的取捨、孩子生病或發生意外等情況,更怎會想到今天竟「一拖二」帶着兩歲和六歲的小孩旅居?

一步步放下壓力
世事變幻無常,很多人或許都不知道人生為何會走到今天的境況。爸媽只要心裏踏實,就不用怕了,也更能面對未知領域。孩子的成長、笑容,還有主的力量,令筆者能勇敢地重拾熱情——那份曾經熄滅的火和對世界的憧憬。現在,我不像剛畢業時想做甚麼大事;不像剛成為媽媽時,只想把孩子照顧好而甘心把心中所有感動和觸動也埋藏;不是要標奇立異尋找別人認同,而是更希望每天跟孩子透過小事堆砌更多愛和夢想,可以一步步放下無形的壓力真好。爸媽們,要記住自己能夠感到幸福,才能給孩子和他人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