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快活爸梁繼璋|新一年 新態度【605期】

更新時間:20:11 2021-12-28
發佈時間:00:00 2021-12-30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從小到大,大家都明白這道理,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人會好好把握每個早上和每個春天? 迎接二○二二年之際, 作為父母的你,雖然要面對很多未知的狀況,但可以掌控的是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生活態度,以改善他們的身心發展,迎接未來挑戰。以下為筆者認為孩子應培養的態度:

1. 珍惜和節儉
有購買能力,不代表一定要購買;有更新型號,不代表舊型號不能再用。對於某些經濟能力較為優越的家庭,趕潮流追新款,是很平常的事。不過,這個新年大家可不可以教導孩子「珍惜和節儉」背後的意義呢?        

珍惜,因此不會隨便拋棄舊的東西;節儉, 因此不會隨便購買新的東西。兩者是不同的舉動,但背後的意義是一樣的。

2. 關心和同理心
一般人對別人的關心,只會放在家人朋友身上。但如果想提高孩子的品格修養,單單關心認識的人並不足夠,世上還有一種品格被稱為「同理心」。        

同理心,即有意理解他人的感受,並在有需要時提出援助,例如當看見一宗嚴重車禍時,你會馬上跑開?用手機拍攝然後放上網分享?還是盡力協助受傷的人?不同心態引發不同舉動,箇中的分別,就是同理心。

3. 尊敬和尊重        
尊敬是孩子對長輩應有的態度,無論是家中的父母、爺嫲,還是學校的校長、老師等,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孩子都不應該出現尊卑不分、目中無人的態度。        

尊重則是對任何人均應該有的基本態度,就算對家中工人姐姐亦如是。所謂的「尊重」, 包括言語、行為、禮貌和自身表現。例如某天筆者看見一名爸爸,帶着一個約七、八歲的孩子,在行人路上一人騎着一輛單車前進,致兩旁途人都要閃避。可能,他認為馬路比較危險,留在行人路比較安全,但又有沒有想過其他人的感受呢?將自己的快樂, 建築在他人的不便上,這便是不尊重別人, 這名爸爸有沒有考慮這一點?

4.改變和放棄        
筆者很喜歡一句話:「當眼前再沒有路,不是應該停止,而是應該轉彎了。」缺乏抗逆能力的小朋友,很容易便宣告放棄。其實, 父母可以向他們灌輸一種想法——雖然現在失敗了,或許可以改變一下方法,再重新嘗試,看看可不可以有不同的結局。失敗了, 不等於要放棄,它只是告訴我們:是時候尋找新的方法了。

5.進步和完美        
很多父母要求孩子在各方面都做到最好,尤其當看到其他孩子做得比較好,難免便將他們拿來比較。其實,「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這個世界永遠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與其和別人比較,倒不如與昨天的自己比較。要求進步是可以的,但要求完美則不必了。

態度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結果,能夠培養孩子的良好新態度,他在新的一年,一定有更美好、更愉快的發展。 

作者:梁繼璋(傳媒人,曾服務本地多家電視台、電台、唱片公司及教育機構,擔任主持人、宣傳及行政經理、專欄作家及口才班培訓導師。近年以照顧家人為首要任務,寫過不少親子文章,其中以〈給孩子的備忘錄〉最為人熟悉。)

延伸閱讀
開心快活爸梁繼璋|聖誕老人是真的嗎?【604期】

開心快活爸梁繼璋|勿墮親子陷阱【602期】

開心快活爸梁繼璋|夫妻同心 其利斷金【6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