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登仔血淚控訴:點解學校唔教理財?一世打工、供樓、做月光族?教育局咁回應|Juicy叮

更新時間:16:30 2025-11-17 HKT
發佈時間:16:30 2025-11-17 HKT

連登討論區近日出現一篇熱話帖文,樓主以「點解學校讀書唔教人理財?」為題,發表長文血淚控訴,質疑本港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偏偏唔教點樣面對現實世界最實際、最殘酷嘅嘢:『錢』」,引發網民熱烈分享各自的觀點,至今已累積大量討論。

連登仔血淚控訴:點解學校唔教理財?一世打工、供樓、做月光族?教育局咁回應↓↓↓↓

樓主在帖文一開始,便單刀直入,質問:「由細到大學校教我哋嘅,係乜嘢?背書、考試、做功課。但就偏偏唔教點樣面對現實世界最實際、最殘酷嘅嘢,『錢』。」他認為,「成個教育制度仲停留喺工業時代,教人做個聽話員工,唔係教人點樣喺資本社會生存。」

他指,在學校沒學過理財知識,許多人畢業後才開始接觸五花八門的理財產品,但因為缺乏基礎知識而感到陌生甚至畏懼,「出到嚟社會先發現好多理財產品都唔識,投資又覺得好危險,結果一世打工、供樓、被剝削。」

識讀書但唔識生活?樓主:出到嚟社會先發現乏理財知識

在樓主眼中,理財並非有錢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生活常識,他想像:「如果中學有理財課,講股票、稅務、槓桿、投資心理學,唔知可以救返幾多個年青人唔好被市場玩死。」可惜,他認為「教育制度寧願培養你成為齒輪,唔想你變成擁有齒輪嘅人。」

他總結道,教育應引入理財教育:「教育唔改,只會繼續出一代又一代嘅『識讀書但唔識生活』嘅人。」

網民反應兩極 憂實際推行存困難

此帖一出,迅速成為熱話,網民反應兩極。有網民深有同感:「個個理財邊個做底下階層?」認同樓主看法的網民,認為理財知識能幫助年輕人更好地規劃未來。

有人留言道:「你會明白咩叫通脹食你錢、咩叫被動收入、咩叫財務自由。」他們覺得,提早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

然而,亦有網民提出了實際的擔憂。有人認為,投資風險極高,「教完輸咗大把人跳樓都似」,學校難以承擔責任。更有網民擔心另一核心問題是師資,「邊個有資格教?」「有錢嘅人會浪費時間教你搵錢?冇錢嘅人又有資格教你?」

部分網民指理財之道,更需要的是「自己領悟」。學校可以做的,是提供最基本的概念,例如「複利率」、「分散投資」等,但真正的理財知識,可能還需要個人的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

另外,有網民分享自身經歷,指中學的經濟科老師,臨退休時竟然是買了兩個「的士牌」作投資,結果當然是損手爛腳,令人哭笑不得,這也側面反映了「教」與「識」之間的差距。

教育局:理財教育已融入跨學科學習

對於有關帖文和網民的熱烈討論,教育局發言人在回覆《星島頭條》查詢時表示,當局一直致力推動理財教育,學校課程包括小學人文科、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科技教育、數學教育,以及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已涵蓋理財教育的學習元素。

發言人指出,理財教育不單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理財方法和技巧,還讓學生建立恰當的理財價值觀、態度與行為,故不局限於單一學科中的學習,與跨學習領域/跨課程的學習相輔相成。

170所學校參與「理財教育學校獎勵計劃」

發言人又謂,教育局同時透過編製學與教資源、舉辦教師專業發展課程,以及與其他夥伴合辦學生活動和比賽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理財知識、方法和技巧,從而建立恰當的理財價值觀、態度與行為。

發言人表示,教育局於2023/24學年開展「理財教育學校獎勵計劃」,旨在表揚致力推動理財教育的學校,通過提供多元的學習經驗,培養學生理財知識、能力、價值觀與態度。上學年舉辦的第二屆「理財教育學校獎勵計劃」,約170所學校參與,反映學校對理財教育的重視。

教育局會繼續與不同持份者合作,如合作推行「香港賽馬會智理財教育」,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多元學習經歷,進一步培育他們的理財素養。

同場加映:真創意!港媽巧用「轉數快」奇招尋銀包失主 連登仔讚爆:真係得香港人先做到咁高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