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6年淪為負資產 中產夫妻呻一家月入10萬仍是「香港最底層」惹網民激辯

更新時間:18:09 2025-09-06 HKT
發佈時間:18:09 2025-09-06 HKT

香港地生活成本高昂,不少基層市民為生計奔波,然而,近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文,指自己與丈夫月入共達10萬港元,卻因置業後變負資產,加上支出龐大,而慨嘆在港生活「好苦」,甚至自稱是「真香港最底層」。

入市6年變負資產 月入10萬中產家庭自稱社會底層

有港媽在社交平台Threads上分享個人經歷,指自己與先生每月合計收入達十萬港元,但面對供樓、育兒及奉養長老等龐大開支,令他們感到生活艱辛,甚至認為自己是「真香港最底層」。

帖主詳列了每月開支,包括支出逾$30,000供樓、水電煤及差餉,以及$2,000仔女興趣班和$6,000學費。家庭日常開支方面,伙食費$10,000,當中「包括星期一至日4人早午晚三餐」,購物費用$10,000,當中包括3人保險每年6萬元,而孝敬「四大長老」雙方父母的家用則是$10,000。她又提及尚有其他未列明的日常開銷,此外稅務開支「未生(孩子)之前每年交10萬 依家大約5萬」。

3大原因 慘變負資產

帖主自己又分析淪為負資產的原因,第一是由於入市時機不佳: 事主於六年前入市,但至今物業已變成「負資產」,反映其買入時機很可能正值樓市高位。隨後的市場調整中,樓價不升反跌,導致現時物業估值低於銀行貸款,令其家庭資產淨值不增反減,背負沉重財務壓力

至於帖主為何六年前買樓帖主又稱,置業缺乏「父幹」支援,獨力承擔重擔,反覆強調「家人$1都無幫過我地」,並並對比朋友因獲「父幹」、「full pay層樓」,即使「兩個每月搵5萬都好好洗」的情況,顯然對於未能獲得家庭的財政支援,導致需獨力承擔龐大的置業開支感到後悔。

有網民亦指出帖主錯過黃金時期,惟帖主也解釋了自己的身份限制,指自己畢業後工作六、七年儲夠錢便買樓,當時衡量過若「唔買樓就要租樓,都要15k左右一個月」,故選擇置業,並反問「10幾年前買樓會賺 但我仲係學生 請問點買?」。

搵十萬你講呢啲? 網民: I Know that feel

帖文迅速引起網民兩極反應。部分網民對事主的收入表示質疑,直言「搵十萬你講呢啲?咁全家搵四、五萬嗰啲咪唔使生活?」,認為事主應知足。也有網民指出,除了「父幹」部分是無法選擇的,其他如「結婚、生仔、興趣班、請工人、供樓係邊個迫你達成?」,認為這些都是事主個人選擇所帶來的「相對應嘅成本」,並稱「80%自己決定嘅事,冇呃冇氹冇隱藏,唔明呻啲咩?」。

然而,亦有網民對事主表示理解與同情,留言「I KNOW THAT FEEL」,指出「好多人唔會理解你,因為呢個收入唔係周街都係,但同時支出都好多,要照顧長老又要為下一代著想,交稅又多又冇福利」。另有網民以自身經歷分享,表示自己「出身都係一個公屋仔,冇父幹」,但「讀大學、買樓、買車,都係自己搞掂」,並指「呢幾年買嘅業主,邊個唔係跌緊一兩球丫 我就跌左13%」,建議事主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啦」、「不怨天,不尤人,活好自己」。

資料來源:Thr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