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察隊|登破冰船 戰風鬥雪極地科研

更新時間:00:01 2024-04-09
發佈時間:00:01 2024-04-09

戰風鬥雪 極地科研

登破冰船 極地考察

作者何建宗教授是國際知名紅潮水質研究專家,亦是一位極地探險家,2018年創辦「香港極地研究中心」,並設立香港首個極地考察站「紫荊站」,從事科研和保護極地生態。
  
1999年何建宗教授登上雪龍號,參加了中國首次北極科考,千里之行始於足下,2023年9月完成了畢生第23次極地考察,包括南極海和北極圈的格陵蘭、阿留申羣島等。與此同時,他帶領逾200位香港精英和學生到極地考察,並協助科考人員收集數據和撰寫論文,這書珍貴相片也是由其團隊提供。另一位作者是梁頌慈博士,他希望這紀念刊物成為學生的STEAM參考書,也讓普羅讀者閒餘時增長知識,引發推動創新科技的熱情。


科研打造 綠色地球

為甚麼我們要關心南北極地?原因是人類工業文明的進步使然,「自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驅動工業生產,導致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到地球大氣中。」問題在哪?「科學家們已經確定過多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地球升溫的元兇之一,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理應是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首要行動。」
  
中國目標是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將為綠色地球作出更大的貢獻,極地科考是其中重要項目。
  
「中國自1984年首次踏足南極後,到2019年自主建造世界首創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船雪龍2號,短短30多年,已大幅提高了極地科考重大裝備領域的空白。如今雪龍號與雪龍2號同時服役,進入『雙龍出海』時代,我國便可以從極地實地探索更多數據,以了解大氣如何擴散污染物和洋流系統、氣候系統,以至氣候變化等問題。」


拯救海洋 盡一分力

  

中國科考團隊也致力研究極地的生物多樣性——不同物種的數量和分布,這個概念是廣義的,可以分為陸地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物多樣性。「極地的陸地動物,如北極熊、北極狐、馴鹿和海鳥;海洋生物,如海豹、海獅、海象和鯨魚。」
  
書中一個亮點是談2011年的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令日本政府把保存在日本本土的核廢水排出大海進行稀釋,有關核廢水的威脅,各方有不同的專業意見,不過,「中國科考團通過海洋洋流的演算,推斷含有核廢水的質量會在3年後飄至極地;5年後,核廢水將經阿留申群島,到達加拿大,甚至美國加州和墨西哥灣。海洋長期受到核廢水污染,10至20年後,將會循環到東南亞地區。」
  
中國科考團正為拯救海洋盡一分力,加強監察極地的背景輻射和食物輻射……更多極地科考內容,值得大家認識和思考。
文:王文宇    圖:新華社、摘自《中國極地科考新征程》

 

《中國極地科考新征程》

作者:何建宗教授、梁頌慈博士
出版:聯合培進教育出版
售價︰$108

 

延伸閱讀:紀實大師鏡頭代筆|記錄中國 經典照片 時代畫卷 

----------------

《星島申訴王》已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想睇更多精彩內容,請立即瀏覽「區區有申訴」活動專頁,https://bit.ly/41hgS9E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