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領島重學生身心 增「運動日」釋放安多酚 加建仿真溜冰場 多元體驗拓眼界
發佈時間:14:54 2025-11-07 HKT
學童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衛生署早前首次向參與「全校園健康計劃」的學校發放《學校健康報告與建議》,當中涵蓋精神健康、健康飲食等主題,並表揚了11間「卓越學校」,包括天主教領島學校。9月上任的校長黃慧萍接受《星島教育》專訪時表示,該校走「Happy School」路線,去年更新增「運動體驗日」,讓學生每星期有多一日時間,接觸不同類型運動,例如游泳、球類活動,或在校內仿真溜冰場學溜冰等,以釋放壓力,增加腦內的安多酚,提升幸福感。
調整時間表 活動放輕鬆
近年發生多宗令人痛心的學童輕生案,令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備受關注。衛生署在23/24學年起,把「健康促進學校計劃」恒常化,並命名為「全校園健康計劃」;直至24/25學年,全港共有356間小學、404間中學及48間特殊學校參與,當中包括已簽署教育局《4Rs精神健康約章》的學校。有關學校落實多項《健康促進學校框架》的措施,包括把體能活動、健康飲食、精神健康和社交健康融入學校課程、提供設施及場地鼓勵學生進行體能活動、提供高質素體育課程及健康飲食環境等。
早前,衛生署首次向參與計劃的學校,發放《學校健康報告與建議》,並表揚了11間「卓越學校」,當中包括6間小學及5間中學,其中6間小學分別為大埔崇德黃建常紀念學校、天主教領島學校、元朗公立中學校友會鄧英業小學、保良局方王錦全小學、香港普通話研習社科技創意小學及路德會沙崙學校,其中位於何文田、今年慶祝創校70周年的天主教領島學校,為響應教育局鼓勵學生多做運動及減少壓力,於是在上學年新增「運動體驗日」,讓學生增加接觸不同運動的機會。
在今年9月,由副校長升任為校長的黃慧萍表示,天主教領島學校向來走「Happy School」路線,重視學生身心發展,故近年重整時間表時,就於上午安排學術課堂,下午則是導修(做功課)和活動時間。「我們不想學生由早到晚都在上課,也想學生回家後,跟家人有多些親子時間,或可自己溫習、運動或放鬆,對精神健康都有幫助。」
下午活動時間,主要有3個範疇,分別是周一的生命教育;周二至四的Learning By Doing(LBD)時間,學生透過「動手做」學習;周五就有多元智能活動,例如外語、粵劇、音樂活動等等。
多元化運動 助釋放壓力
近年學童的精神健康備受關注,黃慧萍表示,該校會通過多辦體育活動,讓學生釋放壓力,因此該校在去年開始,在恆常體育課以外,增設了「運動體驗日」,安排學生在周二至四,有多一天時間接觸不同類型運動,「因為學校面積不大,有時候須安排學生利用社區設施進行活動,例如游泳、球類活動等。」
為了增加學生不同體驗,去年更在校內增設仿真溜冰場,讓學生有機會免費學溜冰、冰上曲棍球等運動。本身任教體育科的訓輔主任李志豪表示,該校學生較少機會接觸溜冰,因此除了在體育課邀請教練教學生溜冰,亦會在「運動體驗日」讓學生體驗,「為了善用溜冰場,我們更在開放日,邀請外校小朋友和家長試玩。」他補充,午息時間亦會讓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因為運動有助增加安多酚,讓學生開心點,因此校方也願意提供多些機會,讓學生釋放壓力。」
記者:陳艷玲 攝影:汪旭峰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延伸閱讀:
施政報告2025︱學童精神健康受關注 三層應急機制擴至高小 朱國強:有助及早介入支援
調查:學童快樂指數微升1.55% 小六生快樂感連跌3年 近三成曾遭欺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