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生物科丨鑑證科學活動 從DNA指紋分析 認識緝兇必殺技丨星島教室

更新時間:18:00 2025-10-21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5-10-21 HKT

「鑑證科學」又稱「法證科學」,是一門引人入勝的學問,以科學方法應用到法律及司法體系相關議題的學科。鑑證科學這個題材過往成為不少電影和電視劇的主題,描寫警察、法政人員、律師及鑑證專家的工作及際遇,在事故發生後如何以理性邏輯分析證據,提供法庭科學證據支持,揭開謎底,找出真相。香港學生從小接觸不同偵探故事。當中的邏輯推理和思維方式的情節,更令他們津津有味。

校本鑑證科學增潤學習

今年本校資優教育組及生物科將這個元素放入校本科學增潤學習先導計劃內。老師帶領學生進行3節鑑證科學活動:分別是︰「去氧核糖核酸指紋分析」(DNA Fingerprinting)、「犯罪現場搜查」(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及「指紋分析」(Fingerprint Analysis)。從緊扣香港中學文憑試生物科公開試考核內容中的生物科技起,跟學生以分析DNA指紋開始,讓學生一步步窺探鑑證科學的世界。

去氧核糖核酸指紋分析

凝膠電泳分析DNA指紋圖譜原理
凝膠電泳分析DNA指紋圖譜原理
進行DNA指紋分析前,須練習如何使用移液管(Micropipette)。圖中「圈圈紙」上的圓圈代表不同容量,同學須按照不同容量指示,將液體以移液管轉移到「圈圈紙」上,如果容量正確,液體便會停留在「圈圈」中。
進行DNA指紋分析前,須練習如何使用移液管(Micropipette)。圖中「圈圈紙」上的圓圈代表不同容量,同學須按照不同容量指示,將液體以移液管轉移到「圈圈紙」上,如果容量正確,液體便會停留在「圈圈」中。

在文憑試生物科的生物科技課題中,學生學習「去氧核糖核酸指紋分析」(DNA Fingerprinting)技術 。原理是將人與人之間的基因的差異,以相對應的「限制酶」(Restriction Enzyme)切割成若干DNA片段(DNA fragment),再以「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或簡稱PCR)技術大量複製該DNA片段。由於不同人的DNA在限制酶切斷後,所產生出來的DNA片段在數量及組合上會有所不同。這些樣本之間的分別,我們可利用「凝膠電泳」(Gel Electrophoresis)分析不同的DNA指紋圖譜。藉着比較不同樣本條紋組合的分別,便能夠將不同人的身份分別出來。

不過,這個技術亦有一個限制,就是同卵雙胞胎擁有的基因條紋組合基本是一樣,所以便不能以這個DNA指紋鑑定技術去分別他們的身份。

把DNA樣本用移液管放置於凝膠內,由於DNA本身不帶顏色,所以在進行DNA指紋分析前,同學須加入染劑(如圖中加入藍色染劑)作參考,最後再用螢光燈顯示DNA指紋作分析。
把DNA樣本用移液管放置於凝膠內,由於DNA本身不帶顏色,所以在進行DNA指紋分析前,同學須加入染劑(如圖中加入藍色染劑)作參考,最後再用螢光燈顯示DNA指紋作分析。

親子鑑定

親子鑑譜
親子鑑譜

從左至右的標示:

  • Mk︰DNA標記(DNA Marker/Ladder)在DNA凝膠電泳中,作為粗略估算樣品DNA的大小和濃度的分子量標準。
  • D︰父親DNA圖譜
  • M︰母親DNA圖譜
  • S1-S4︰樣本1至4。在親子鑑定中,親生子女的DNA圖譜中一半與父親一致,另一半與母親一致;無血緣關係人士則與參與鑑定的「父」、「母」DNA圖譜不能脗合。從上圖中,你看哪個樣本與其他樣本沒有血緣關係?如果DNA指紋分析用於犯案現場證據及疑兇身份辨認方面,疑兇的DNA指紋便會跟犯案現場證據的DNA指紋一致。

犯罪現場搜查

每當案件發生後,探員都會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封鎖相關犯罪現場,並按照案件所涉及範圍與環境因素進行搜查。在此教學活動中,期望學生學習:1. 了解犯罪現場調查的一般程序,以及尋找證據的各個階段的重要性;2. 理解法醫學如何幫助破案;以及3. 運用批判思維,收集所有物證和非物證,從而破案。在活動流程中,學生代入探員角度,討論及分析在犯案現場如何開展調查。活動進行期間,學生將陸續獲得不同資料,包括模擬警方提供的口供、模擬法醫報告等,教案配合活動,引導學生逐步破案。

指紋分析

學生分析自己的指紋種類。
學生分析自己的指紋種類。

「指紋分析」(Fingerprint Analysis)是基於指紋的唯一性和不變性的原理。每個人的指紋紋路、細節特徵都是獨一無二,終生不變。即使是同卵雙胞胎的個人身份,亦可從指紋中分辨出來,所以指紋分析成為一種可靠的身份識別手段。

在教學活動中,期望學生學習:1. 了解如何辨識指紋;2. 採集指紋;以及3. 執行分析和比較指紋的步驟。教學活動包括:認識指紋分析基礎理論及進行指紋分析活動,讓學生透過動手做去分析自己的指紋種類。活動最後引入模擬案件,讓同學分析疑犯的身份。

指紋形成

當手指的紋路接觸到血液、油漆、油脂或墨水等有色物質時,就會在表面留下可見的指紋。此外,若指紋留在堅硬且不吸水的表面上形成隱形指紋,可以透過使用粉末來顯影;而停留在多孔表面上的指紋,通常須用化學藥品處理。

無論學生在科學領域上如何發展,建構他們探究及明辨能力、批判及創意思維,都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撑」的重要一環。

小思考,大智慧

DNA指紋分析在鑑證科學上的應用非常廣泛,除用來鑑定犯罪嫌疑人身份、確認受害者身份及親子關係鑑定外,DNA指紋分析還有甚麼用途?

參考答案

DNA指紋分析亦可以幫助尋找失蹤人口,以及在野生動物犯罪調查中確定非法捕獵和走私的對象。此外,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此技術可以協助診斷遺傳疾病、預測疾病風險,以及幫助醫生更準確地配方藥物。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真光女書院資優教育主任及生物科主任周景怡

延伸閱讀:

香港史丨連接中西的何啟 對後世有甚麼貢獻?丨星島教室

人定勝天?科學創建氣候工程 控制天氣不是夢?丨星島教室

二十四節氣|「寒露」是甚麼?解構相關民間習俗與文學作品|星島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