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物理世界 探討潛藏的自然法則+科學原理|星島教室

更新時間:17:30 2025-09-18 HKT
發佈時間:17:30 2025-09-18 HKT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瑰寶,其故事情節充滿了奇幻色彩,角色各具特色,展現了人類對於自然界的理解與幻想。這部作品不僅是神話志怪的代表,也是對人性、道德及宇宙的探索。其實我們亦可以從物理學角度重新審視這些故事,探討其中潛藏的自然法則與科學原理,讓我們在奇幻世界中體會科學的美妙。

二郎神大戰孫悟空

山峰巍峨,雲霧繚繞。沿着山路拾級而上,繁花似錦,競相綻放,宛如仙境。然而,林中隱隱傳來的殺伐之聲卻與這美景形成鮮明對比。

遙望之下,兩團黑影在空中倏起倏落,金戈交擊之聲不絕於耳。其中一人面貌猶如猴子,舞弄着手中的銅棒,與一少年展開激戰。這銅棒時而變長,時而縮短,從少年的視野死角處不斷襲來,攻擊角度極為刁鑽,顯見其對武器的掌握頗為純熟。

少年面如冠玉,雖然看似弱冠,但手中的三尖兩刃槍舞得虎虎生風,臂力之沉雄絲毫不亞於壯年的漢子,在面對對手詭異的攻擊時,也能在關鍵時刻化險為夷,令人不禁嘖嘖稱奇。正當二人鬥得酣暢,少年模樣的漢子突然大喝一聲,身形瞬間急速膨脹,轉眼間已高達萬丈,面容也變得如同惡鬼,手中的三尖兩刃槍直劈向猴臉人。

以上是來自明代作家吳承恩著作《西遊記》中第六回著名的一幕——「二郎神大戰孫悟空」,主角孫悟空與來自天庭的二郎神各施各法,為了制服對方施展出渾身解數,二人打得有來有往,這一幕到了現代也被翻拍成電影,可見其在《西遊記》中的重要性。以下嘗試從中學數理科角度,跟大家走進吳承恩筆下的奇幻世界,如若為其筆下的架空世界套入現實的物理法則,將會發生甚麼有趣的事情。

延伸閱讀:開創共和的孫中山|星島教室

「變身」物理法則

原文講述二郎神在大戰期間「搖身一變,變得身高萬丈」,姑且假設當中「身高萬丈」有誇大的成分,折半算之為五千丈,換算為現代常用的度量衡約為16000公尺。

假設二郎神身高最大為2公尺,瞬間長高為16000公尺也翻了足足8000倍,則體積增加了8000的3次方——即5120億倍。若其質量不變,由於密度(ρ) 等於質量(m) 除以體積(V),即ρ = m/V,其密度會瞬間變為5120億分之一。若其質量按比例增長,則會吸收大量能量以致令萬物瞬間凋零。

由於原文講述二郎神「搖身一變」,可知其變身過程歷時最多不過數秒,在數秒之間歷經如此急劇的變化,周遭環境在受其影響的情況下,極可能會分崩離析,不復存在。下文將為《西遊記》套入現實的物理法則,以假想情節延續故事。

密度劇變 易釀解體

「在二郎神急速膨脹的一瞬,將士搖旗吶喊的聲音戛然而止,霎時間風雲色變,天崩地裂,一道毀滅性的力量以二郎神為中心擴散開去,摧枯拉朽,一棵棵參天古樹或被連根拔起,或被攔腰截斷,花果山的徒子徒孫和跟隨二郎神的將士轉瞬被風暴吞噬。大聖只感到一股排山倒海的巨力怒濤般襲來,在來得及反應之前已如斷線風箏般飛了出去,儘管有仙功護身,全身都疼痛得彷彿要裂開來,意識迷糊間強自提振精神,提氣翻了翻身,踉踉蹌蹌地落在一旁。縱目望去,不禁虎軀一震,只見原本十里外作為剛剛戰場的花果山已憑空消失,不復存在。」

從上文中,我們模擬了二郎神質量不變的情境,在他變身的過程中,他低至接近真空的密度,會使他瞬間上升到穿破大氣層的高度,但其密度如此劇烈的變動會讓二郎神在膨脹到萬丈高之前遭到解體,其影響之劇烈甚至會波及周遭的環境,由於這種物理變化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存在,故後果難以預估。

質能急轉 地球毁滅

若在整個變身過程中他的密度不變,根據密度公式(ρ= m/V),在體積增加了5120億倍的情況下,其質量也應同時增加5120億倍,以確保二郎神的質量體積比跟變身前並無二致。但這也會衍生一個問題就是物質無法憑空產生,除非應用質能公式(E=mc2),當中E為能量,m為質量,c為光速。假設神話人物有將身體周遭的能量轉化為物質的能力。在這個情況下,假設二郎神原先的質量為75公斤(成年男子平均體重),代入質能公式可算出變身過程中所吸收能量︰E=75×5120×108×(3×108)2=3.456×1030焦耳(按︰75為質量;5120×108是體積變化;3×108就是光速),相當於吸收了約5.486×1016顆原子彈引爆時所產生的能量,會造成空間的扭曲及崩潰,甚至會令地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古往今來曾有不同領域的學者及研究者對其進行考究,作為神話志怪小說,若對當中的劇情較真,當真是焚琴煮鶴,不解風情了。故此,以上的內容並不是批評故事內容,而是嘗試從數理角度看待故事,讓我們能拉近與虛構故事之間的距離。文學的想像,數理的現實,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者,在發生碰撞時,或有妙不可言的結果也未可知。

延伸閱讀:為何樽裝飲品通常都是圓柱體?原來與π有密切關係|星島教室

密度知多少

定義:密度是物質單位體積的質量,用來衡量物質的緊密程度。

公式:密度(ρ)等於質量(m)除以體積(V),即ρ = m/V。

單位:在國際單位制(SI)中,密度單位是公斤每立方米(kg/m3)。

影響因素:氣體的密度受溫度和壓力的影響較大,而液體和固體的密度受溫度和壓力的影響相對較小。

應用:密度可用於區分不同物質、計算物體的質量或體積,以及研究物體的浮沉情況等。

小思考,大智慧

除了上述情境,你還能想到《西遊記》中有哪些橋段,如果應用現實的物理法則會產生有趣的結果呢?

參考答案

例如以下3個橋段︰

  • 如意金剛棒會消失:如意金剛棒可放大縮小是經常出現的情節。如意金剛棒放大縮小導致密度改變,金剛棒變小時由於密度大幅增加,很可能會穿破地面消失不見。
  • 筋斗雲瞬間移動:孫悟空的筋斗雲能讓他瞬間移動到任何地方,這需要非常高的能量,並可能引發時空扭曲。假如筋斗雲真的存在,它的運行可能違反光速限制,造成時間倒流或空間變形,這種設計讓人不禁思考現實中是否存在類似現象。
  • 「七十二變」能力:孫悟空的變身能力可讓他變成各種形態。如果考慮到質量守恆,變身過程中若質量不變,其體積改變則會影響周圍的空氣壓力,可能導致劇烈的氣流變化,甚至引發小型的龍捲風。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裘錦秋中學(屯門) 物理科老師伍雋謙

延伸閱讀:粵韻風華:千年商都話古今|星島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