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樽裝飲品通常都是圓柱體?原來與π有密切關係|星島教室
發佈時間:16:09 2025-09-11 HKT

你是否曾在炎炎夏日拿起一罐冰涼的汽水,或挑選林林總總的樽裝飲品時,留意到飲品包裝的巧妙設計?從圓柱瓶身到內陷凹底,這些包裝均隱藏着圓周率π的智慧!製造商會利用π精確計算瓶身的容量與用料,優化表面面積以降低成本,同時打造節省材料又耐用的瓶子。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瓶身設計背後的數學秘密吧!
π與圓柱的秘密

說起可樂、礦泉水還是茶,它們幾乎都是像圓柱的瓶子。但這並不是隨便設計的,而是因為圓柱設計能節省材料,是製造商以「最小材料達成最大容量」的巧妙設計。若要了解飲品瓶的容量及最少材料的關係,我們可以運用圓柱體積公式及表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圓柱體積公式:V=πr2h,幫助我們計算出瓶子的容量,公式中的r是瓶底半徑,h是高度,π讓計算更精確。
表面面積公式:A=2πrh+2πr2,幫助我們計算瓶子需要的物料(塑膠或鋁)。公式中的2πrh是瓶身曲面的面積,2πr2則是計算上下底的面積。
以一個直徑6.6厘米(r=3.3厘米)、高約15.5厘米的礦泉水瓶為例。
體積:V=π×3.32×15.5≈530.29毫升
表面面積公式:A=2×π×3.3×15.5+2×π×3.32≈389.81平方厘米
考慮到瓶蓋的面積與上底的面積不同和瓶頸位置較窄,當中存在誤差,但我們估計礦泉水瓶能裝大約500毫升的水。而表面面積決定了用料及包裝成本,這500毫升的礦泉水瓶便是需要約389.81平方厘米的材料。

延伸閱讀:粵韻風華:千年商都話古今|星島教室
為何圓柱更慳料?
若我們比較一個相同容量(約500毫升)的長方體設計的瓶子,底面積為7.5×7.5厘米,高度約9.43厘米,其體積及表面面積如下︰
體積:7.5×7.5×9.43≈530.44立方厘米
表面面積:A = 2×(7.5×7.5+7.5×9.43+7.5×9.43)=395.4平方厘米
一個500毫升的圓柱設計的飲品瓶(半徑3.3厘米,高度約15.5厘米),其表面面積為389.81平方厘米,低於長方體設計的395.4平方厘米,這意味同一容量下,圓柱設計的用料會較少。若要進一步優化圓柱設計的比例,如半徑4.3厘米,高度9.13厘米,其表面面積更可降至362.85平方厘米(A=2×π×4.3×9.13+2×π×4.32≈362.85平方厘米)。
π幫助計算瓶子的用料,而這就是製造商多用圓柱設計的秘密,使瓶子能以「最小材料達成最大容量」,不但經濟實惠,也是環保之選!
瓶底的數學

為何不是平?
你有沒有注意到,飲品瓶的瓶底通常向內凹,而不是平的?這個像「碗」一樣的球冠形或拱形設計,背後也存在π的參與。
球冠體積公式:V=πh(3r2+h2),其中r是瓶底半徑,h是凹陷高度。例如,直徑6.6厘米(r=3.3厘米)、凹陷0.8厘米的瓶底,體積約:V=π×0.8×(3×3.32+0.82)≈83.72毫升
為何用凹底?
表面上凹底看似減少瓶子的容量,實質上卻是增強瓶子結構的穩定性。若瓶底採用平底設計,便須增加厚度以承受液體或氣體內部壓力,導致材料浪費。相較之下,凹底設計有以下好處︰它巧妙地通過向內凹陷的曲面結構,將壓力分散並傳導至瓶壁,以鋁罐裝的碳酸飲料為例,330毫升可樂罐的淺凹底,凹陷約0.5厘米,提升瓶身結構強度,而以上原因使製造商可使用更薄的材料,節省成本。同時凹底設計有效降低瓶子變形或爆裂的風險及降低重心,提升運輸效率及穩定性。
延伸閱讀:履底乾坤:0.01秒的緩震奧秘|星島教室
π與瓶蓋螺紋設計
飲品瓶能密封不漏又容易開啟,全因瓶蓋的螺紋設計。瓶口周長決定螺紋的長度,我們可利用圓周公式計算瓶口的周長︰C=2πr。例如,香港超市常見的500毫升礦泉水瓶,瓶口半徑約為1.5厘米,其周長為:C=2×π×1.5≈9.42厘米。為確保飲料的密封性,螺紋通常圍繞瓶口2至3圈,總長約20至30厘米,圈數越多則密封越緊密。π的計算使螺紋精準貼合瓶口,防止飲品在運輸過程中溢出。
另外,螺紋像一個圍繞瓶口的斜面,當中密封性與螺紋斜面角度息息相關。當我們開瓶時,施加的力(F)會沿着這條斜面分散,θ是螺紋斜面角度(相對於水平面,通常15-30°)。根據斜面力學公式,角度越小,開瓶力越大,密封性更強。因此,假設在同樣的密封力下,若θ=20°(最常見瓶蓋角度),適合成人開啟;若θ=15°,瓶子會更緊密封,較難開,適合高壓飲料;若θ=30°,這是易開設計,適合小孩或老人。
飲品包裝設計是體現數學融入日常生活的絕佳例子,每一罐汽水和每支水的背後都展現數學的智慧。計算表面面積能精簡材料的使用、體積能精準計算容量需求、圓周計算飲料的密封性,當中的計算真的是缺π不可,使我們發現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昐望大家繼續發掘生活中有趣的數學。
小思考,大智慧
- 玩旋轉木馬時,坐在哪個位置最不容易暈?
- 水管為甚麼用圓形截面,而不是其他形狀?

本欄逢周四刊登,由教育評議會邀請資深中小學老師、校長及大學講師撰稿,旨在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材料,引發學生探求知識的興趣,將學習融入生活,培養學生的世界觀、敏銳的觸覺、積極學習的態度。
文: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數學科主任劉明怡、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數學科老師區詠芝
延伸閱讀:權力與文化縮影:清代服飾 甚麼是「大拉翅」? 「花盆底鞋」是纏足變奏版?|星島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