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會合-舒梅克號 首登小行星|歷史圖庫

更新時間:14:00 2025-08-29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8-29 HKT

 回看歷史,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會合-舒梅克號(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 - Shoemaker,簡稱NEAR Shoemaker)在1996年發射升空,後於2001年成功登陸愛神星,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環繞小行星軌道運行,及登陸小行星的壯舉,為理解太陽系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關鍵數據。

會合-舒梅克號在2000年2月14日成功進入愛神星軌道。
會合-舒梅克號在2000年2月14日成功進入愛神星軌道。

首次探索近地小行星

愛神星(Eros)是一顆環繞太陽運行的近地小行星(即是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以希臘神話中的「愛神」厄洛斯(Eros)命名,也是近地小行星中體積第二大的。在愛神星被發現後,天文學家意識到小行星有機會撞上地球,危及地球生命。NASA利用愛神星和地球的相近距離,決定以它作為探索對象。

會合-舒梅克號是NASA的太空探測衛星之一,其名則是為了紀念已故天文學家尤金.舒敏克(Eugene M. Shoemaker)。會合-舒梅克號於1996年2月17日發射,該探測器的主要目標是對小行星愛神星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並期望能傳回愛神星的整體特性、成分、內部質量分布及磁場數據等。

經過4年的飛行,探測器於2000年2月14日成功進入愛神星軌道。在此期間,會合-舒梅克號進行了多項研究,包括小行星的形狀、組成、大氣和磁場等,為科學家提供了寶貴的數據。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小行星的原始特性,還增進了我們對太陽系早期歷史的理解。

愛神星上 「賈寶玉、林黛玉」

會合-舒梅克號的任務原本計劃在2000年底結束,但NASA決定延長其任務壽命,並嘗試將其降落至愛神星表面。2001年2月12日,會合-舒梅克號成功降落愛神星,成為第一個登陸小行星的探測器。登陸後,會合-舒梅克號的伽馬射線光譜儀測量了愛神星表面的元素分布,進一步確認了其富含鐵鎳金屬和矽酸鹽礦物,與某些隕石的組成相似,並拍攝了69張愛神星高解析度照片。

翻看NASA官方網站,得見愛神星的外貌呈長條形,表面多有坑洞。有趣的是,愛神星上兩座環形山在2003年以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的角色命名,分別是位於南緯73.2度的「賈寶玉坑」;以及位於南緯47.0度的「林黛玉坑」。

愛神星的外形不是球形,而是長條形。
愛神星的外形不是球形,而是長條形。
愛神星的外型相當細長,這是會合-舒梅克號從6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影像。影像來源:NASA
愛神星的外型相當細長,這是會合-舒梅克號從6個不同角度拍攝的影像。影像來源:NASA

「Eros」(厄洛斯)為希臘神話中的愛與情慾之神:

歷史關鍵字:航天科技 愛神星 太陽系

文:梁佩施 圖:NASA、維基百科、網上圖片

廷伸閱讀:

看穹蒼 探宇宙 2025天文現象大檢閱 |STEM教室

從通訊衞星結構原理 到太空高速網際網絡「星鏈」計劃 |STEM教室

眼睛想旅行 一夜看遍110個深空天體的「梅西爾馬拉松」|STEM教室

古人如何得知年的定義和周期?回歸年與春分點|STEM教室

活在自轉夠慢的星球 一日會有一年那麼長嗎?|STEM教室

夜觀星象 感受宇宙穹蒼 望遠鏡的發展和原理|STEM教室

國際跨媒體天文教育者 天文與流行文化結合 推廣天文科普|STEM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