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城市的特點 多元文化結晶|公民視野
發佈時間:14:00 2025-07-09 HKT

公民視點
多元文化的重要
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族裔背景和文化交融。雖然華人佔人口的主要部分,但非華裔社群,例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菲律賓、印尼等族裔在香港的經濟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本世紀,隨着國家的國力提升,亦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希望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強各地人士的往來,促使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尊重。香港推動文化包容政策,鼓勵文化交流,支持不同族裔的融入社會與發展所長。學校教育亦越來越重視多元文化的教學,以增強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相關新聞:每日雜誌‧人物誌|化解醫患文化誤解 Singh堅信語言能救命
互相認識理解與尊重
在香港,培養學生的國民和全球公民身份認同,是學校教育的7個學習宗旨之一,大家都希望學生能成為有識見、負責任的公民,認同國民身份,並具備世界視野,持守正確價值觀與態度。推動文化與種族多元教育可以通過不同的策略,在學校教學內容與課程設計中融入多元文化的內容,教授學生關於不同文化和族裔的歷史、價值觀和慶祝活動,增加學生對不同文化與民俗的認識,甚至產生好感與認同感。學校可多組織文化交流活動,如文化展覽、節慶慶祝和工作坊,讓學生和社區成員直接參與,增強理解與尊重。近年,不同學校皆會組織不同的海外考察與學習團,讓學生可以親身長時間全方位地了解不同文化。
學校可以與不同族裔社區合作,設立合作夥伴關係,共同策劃活動,分享文化經驗。近年,為培育青年的世界視野和外語能力,教育局亦以先導計劃形式,為初中學生提供學習其他語言的機會,包括法語、德語、日語、韓語、西班牙語和烏爾都語,同時也可考慮提供阿拉伯語和俄羅斯語課程,鼓勵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促進跨文化交流,增加同學接觸不同地域人士的機會。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而且是一個具有獨特文化交融的地方,文化多元性不僅豐富了本地的文化生活,香港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的地方,亦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為推展一帶一路出一分力。大家生長在一個國際城市,都要想想自己可以如何培養自己的全球公民身份認同。

相關新聞:每日雜誌|港府力拓「清真旅遊」 相關培訓委託增30% 提升文化軟硬件 建穆斯林友好旅遊城市
公民思考
- 要培養多元文化,具備全球公民的素質,除了學習外語,增加與不同族裔人士接觸的機會外,還可以有甚麼不同的方法呢?
- 多元文化強調互相了解、尊重、平等,我們在重視自身價值時,如何與持不同文化與價值觀人士相處?

公民素養
全球公民素質是指個人具備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使其能夠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有效地參與和貢獻。基本上,個人應能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價值觀和習俗,具備跨文化溝通的能力,能夠在多元的團隊中有效合作,促進共同目標的實現,尊重不同意見。

警察學院結業會操今舉行 錫克教警員戴警徽頭巾 延續家族服務香港傳統
連繫油尖區內非華裔社群辦 「寶石計劃」深耕細作12載培育人才加入警隊
KellyChu - 戴錫克教頭巾學警成焦點 料7月順利畢業服務市民 | Executive日記
香港警察守城故事系列|巴裔高級警司推動共融 研發緊急救援APP助市民脫險
懲教署「全懲與『您』」計劃 吸引逾5000名非華裔青少年參加
文:佛教何南金中學麥嘉偉助理校長(本專欄由EDUTIONNETWORK統籌供稿)
圖: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IG、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資料:
相關新聞:
本地少數族裔
香港融樂會解散︱主席稱完成歷史使命 強調與政治無關 前總幹事反對:理由荒謬欠說服力
港鐵「EmpowerZ」計劃取錄9名培訓生 助融入職場累積經驗
我要讚佢︳藝術治療師推出社區計劃 助跨族裔長者以藝術減低對生死焦慮
勞工處辦多元文化招聘會 提供3100個職位 平機會冀打破少數族裔人士職業定型觀念
平機會首辦「種族多元共融招聘會」 卓永興:少數族裔是推動本港生產力重要部分
每日雜誌|不諳中英文難求醫 寧籌錢回鄉治病 少數族裔棄主流服務 倡增溝通補基層護網
清真認證餐廳少 缺高端食材 配套設施不足 民建聯倡打造香港成穆斯林友善城市
每日雜誌|為穆斯林女性辦免費泳班 教日常中文會話 社企多元支援少數族裔 冀港達真正共融
新幼園選址油尖旺「逆市」開校 校長:少數族裔對學額有需求 期望政府降低師生比例至1比6
非中國籍內地通行證︱首個少數族裔交流團訪大灣區 尼泊爾學生:結識內地朋友機會難得
社區的事|健身業招聘博覽錄130宗聘用 少數族裔青年具職業健美賽事經驗尋出路
每日雜誌‧人物誌|學中文兜大彎 成長路迂迴 印裔教師回母校改革破教育枷鎖
陳國基:逾30萬少數族裔稱香港為家 政府加強支援提高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