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膽忠心昭日月于謙 殉國英雄陸秀夫|歷史人物
發佈時間:14:00 2025-03-18 HKT

忠臣
赤膽忠心昭日月 于謙

于謙,字廷益,進士出身。明英宗時期任兵部尚書,指揮明軍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英宗發動奪門之變並成功復辟後,被誣陷下獄而冤死,成化年間獲得平反。他的詩作〈石灰吟〉中,「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他一生寫照。
- 生卒年份:公元1398年—公元1457年
- 曾輔佐君主:明宣宗、明英宗
明朝中期,明朝的精銳軍隊在「土木堡之變」中被蒙古軍重創,連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本人亦被俘虜,蒙古軍乘機南攻明朝首都北京,惡耗傳來一時之間震驚京師,文武百官更是不知所措。在危急存亡之際,兵部尚書于謙挺身而出,力排眾議反對向南遷都避敵,並擁立明景帝為皇帝以穩定人心,繼而於京師指揮和部署軍隊防禦蒙古軍,最後更以少勝多成功擊退入侵的蒙古軍,後人稱之為「京師保衛戰」。

雖然于謙成功保衛了京師,立下巨大的功勞,但同時亦引起其他大臣的嫉妒。由於于謙的性格剛烈忠直,以致一些曾經被他彈劾和斥責的奸臣都懷恨在心。後來在「奪門之變」中復位的明英宗聽從了這些奸臣對于謙的誣衊,以莫須有的謀逆罪判處于謙死刑,一代忠臣就此被害。
相關文章:詩詞賞析|明代名臣 于謙《石灰吟》烈火焚燒 堅守高潔情操
于謙的故事:
殉國英雄 陸秀夫

陸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進士出身,才思清麗,性沉靜,不苟求人知。崖山海戰兵敗,背着宋幼主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 生卒年份: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
- 曾輔佐君主:宋恭帝、宋端宗、宋少帝

南宋末年,備受內憂外患困擾,陸秀夫身為最後一位丞相,盡心盡力為國效力。南宋偏安江南,先後受到金國及蒙古的威脅,外敵越是侵略,國家越是虛弱,最後甚至連首都臨安城也失守了。當時,餘下的官員都與宋端宗趙及宋幼主趙昺,向南逃去。在福州,趙成為「海上臨政」的皇帝,但可惜在漂泊中不幸病死,陸秀夫於是再推舉七歲的趙昺作為皇帝。

此其時,南宋與蒙古軍的戰事仍然持續,而且陷於劣勢。在崖山海戰中,後者全力圍剿宋軍,失利的宋軍處於孤立無援的危急境地。處境凶險萬分,陸秀夫為保氣節,不願成為臣虜,也讓君主免遭蒙古軍的凌辱,決定與君主一起跳海,為國犧牲。南宋雖然最終滅亡了,但是陸秀夫為了江山鞠躬盡瘁,寧死不降,這忠烈的愛國事跡流芳後世,中華子孫無不對這位英雄產生由衷的敬佩。

陸秀夫的故事:
供稿機構致力協助香港的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以建立歷史感和民族觀。
圖:網上圖片、維基百科
相關文章:
成就清朝霸業孝莊皇太后 推動變革卻背負專權亂政張居正|歷史人物
造詣高超才華洋溢 文學家和書法家──歐陽修 王安石 王羲之 唐伯虎|歷史人物
推動時代進步 改革創新的發明家和教育家──魯班 馬鈞 顏之推 蔡元培|歷史人物
博學多才出謀獻策 一代謀士──伍子胥 范蠡 李斯 張良|歷史人物
為國興衰存亡守志 思想家和政治家──王陽明 顧炎武 孫中山 梁啟超|歷史人物
醫德仁心濟世為懷 古代名醫──華佗 甫謐 孫思邈 李時珍|歷史人物
中國首位女書法家 王羲之恩師衛鑠 高超造詣啟發他人|歷史百科
改變中國思想體系的思想家 整頓吏治直言敢諫的政治家|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