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產業鏈 家電循環變廢為寶|公民社會

更新時間:14:00 2025-01-18 HKT
發佈時間:14:00 2025-01-18 HKT

事件

  • 內地廢舊家電回收產業鏈成熟

人物/ 持份者

  • 廢舊家電回收平台
  • 互聯網電商平台
  • 內地輕工業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時間

  • 2022年起

地點

  • 中國內地
  • 香港

背景認知

內地家電回收成熟

為了落實全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國積極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廢舊家電回收業發展熱潮湧動。由於內地在資源回收、營運、人工等擁有成本優勢,不少回收企業更結合大數據、應用程式等科技,進一步提升採購和物流的效率,令內地成為全球廢棄電子產品回收的天堂。數據顯示,內地每年淘汰廢舊家電數量超過1億,數字更以平均每年20%的漲幅持續增加。

現時內地家電回收的規模經濟漸趨成熟,形成包括互聯網電商平台、第三方回收平台和企業自建的回收管道在內的產業鏈。回收人員在廢舊家電回收平台上註冊後,可根據訂單資料上門回收,再由特定網點對回收物件進行分類,又或由平台所設的環保處理基地進行拆解,電路板、廢製冷劑等有害物質會交予企業作無害化處理;廢塑膠、廢玻璃、廢舊金屬等則交予下游環保企業進一步加工,並作為再生資源循環利用;至於二手物品則由二手市場消耗,最終減少整體廢物量及有害物質。

香港回收業困難重重

本地方面,雖然香港亦銳意減廢再造,但本地回收業中小企的經營環境困難重重,回收再造業需要土地、物流、基建及技術等多方面支援,但香港租金價格高昂、土地稀貴,回收設施建設和維護的成本亦相對較高,因此難以推行在地再造處理,加上政策支援不足等因素,亦削弱了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此外,本地回收市場規模較小,回收物料轉化和循環再造的回收商鳳毛麟角,出口主導的營運模式亦局限了回收業發展,例如內地早年下達拒收洋垃圾的禁令便對本地回收商造成嚴重打擊。

持份者觀點

事件分析

單年回收4百萬噸

回收產業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一環,惟大眾普遍認為「回收」便等同「撿垃圾」,窒礙了行業發展及人才就業。以內地最大廢舊家電回收平台愛博綠為例,2016年創立後,2022年才轉虧為盈,破除社會固有印象,發展出完善的再生資源產業鏈,創造出數以十億計的再生效益。
近年內地廢舊家電回收總量驚人,單是2023年便達到450萬噸,事實上,廢舊家電拆解與回收利用的項目能帶來多重經濟效益。拆解家電回收金屬、塑料等原材料,不但促進了資源的循環利用,更可為相關產業創造就業機會,推動整體經濟增長。

政策、技術全面支援

中國廢棄家電回收行業的蓬勃發展,有賴政府政策支援,2020年,國家發改委連同其他重點部門印發《關於完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地有關部門以結合垃圾分類、大件垃圾處理等工作,優化廢舊家電回收網絡,搭建互聯網應用服務平台,完善回收渠道,支持大型企業和電商平台開展廢舊家電回收。
今年更接連出台多份政策文件,為市民提供技術升級、稅收優惠、補貼政策等措施,推動大眾將電器電子產品「以舊換新」,各項利好政策不但令整個回收體系更臻完善,同時亦提升了公眾及企業的環保意識。

低碳城市人人有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近年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中國在發展藍圖中加強垃圾處理,及再生資源利用方面的綠色規劃,在全球環境治理中,以積極的態度及實際行動履行國際社會責任。
隨着人民的消費水平及生活質素大幅提升,環保意識亦逐漸提高,作為尋常百姓家,應積極配合國家政策,加快綠色低碳生活轉型,一為締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生活,二為降低對已透支的環境所造成的壓力和資源消耗,亦是作為全球公民應有之義。

重點關鍵字

#碳達峰碳中和 #回收產業鏈 #回收網點 #數字化平台模式 #二次環境污染 #無廢城市

文:小斯 圖:星島圖片庫、網上圖片

相關新聞:

廢棄家電回收價 內地較港高兩倍 業界龍頭愛博綠年收逾40億「我們不是撿垃圾」